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封王之弊 (第1/2页)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九十三章封王之弊郑氏与阮氏的目的一样:赶走明人。 所以在某些时候,不排除其与阮氏联合,亦或者假道灭虢。 朱静果断道: 众人纷纷表示认可。 只是首相刘观依旧疑惑道: 此时的阮氏,占据十五府之二的广南、广治两府,所以也被经常称作广南国。 安南的红河平原开发了上千年,所以其境况就是,越往北越发达。 即使其占据的二府面积,足其北方的三分之一,但人口和经济却远远不如。 所以顺化作为国都,靠近灵河,也是某种君主守国门,不得不为之。 次相毛复也表示赞同: 这时,就连朱静都不得不承认,这番话说的是极有道理。 即使以快打慢,但仍旧挡不住郑氏南下的步伐。 要知道,北郑可是有十万大军,且都是常备军,其实力不可同而语。 秦王则犹豫片刻,直接道: 朱静不得不赞叹道: 这下,对于如此提议,众人都表示了认同。 不过,在其间,毛复则说,莫氏占据高平,虽然兵力不多,只是苟延残喘,但到底也是一份助力。 首相刘观也附和道: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秦国的出兵细则,就已经慢慢的勾勒出来。 即,在两个月后,十一月初,秦国出兵一万,五千军乘坐海船直达顺化,另五千人则从占城北上。 安南的旱季,一般在十月至来年的四月之间,这是最适合出兵的时候不需要磅礴大雨,也不需要担心什么蚂蝗雨,蛇虫乱行等状况。 计策定下,立马就有使臣从广西,抵达了高平府,找到了国主莫元清。 对于明使的抵达,后者惊喜过望,喜极而泣: 虽然早在1597年,明朝就承认后黎政权,也就是郑氏把控的后黎王朝,但明朝仍然承认封给莫氏的安南都统使。 这样一来,整个安南就有两个政权。 莫氏政权也有了底气反抗,虽然,屡战屡败,但其最后都能逃到广西龙州养精蓄锐。 1598年,十二月,明朝派人谕知黎郑政权,令许莫敬恭安插太原、高平地方,标志莫氏高平政权成立。 显然,万历朝廷也相当了解安南国内形势,只是因势利导促成高平政权成立,也完成了明朝,使之互相牵制的对安南政策。 如此,两相争之,明朝自然从中渔利,再不济也能让广西边境安宁。 后来,高平政权 之所以瓦解,主要是莫氏参与了三藩之乱,导致清朝恼怒,让黎朝无所顾忌。 最后广西巡抚,甚至把逃到龙州的莫氏一族,都交给了郑氏处置。 此时,高平的莫元清,对于明朝这样的后路,自然是珍惜莫名。 使臣也不甘含糊,直接道: 莫元清惊了,忙不迭的拱手行礼,神色为之动容,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莫元清大受鼓舞,他抬头,诉苦道: 使臣心中暗骂,果然还是有心眼。 他受了安排,知晓便宜行事,咬着牙道: 虽然弄不懂明朝为何让其出兵,但莫元清捞得好处,欣喜莫名,转眼就同意了。 占据高平时,莫元清向明朝每年进贡,并奏: 皇帝只能允之。 虽然地方狭小,莫氏在高平的财政十分拮据,却丝毫没有节俭,大肆挥耗,修建宫殿庙宇,可谓是奢靡。 小小的高平府,造反派不少。 若不是明朝支持,其早就崩溃了。 一万块银圆看起来不多,但对于莫氏政权了来说,足以支用大半年了。 此时,宣光府,镇守此处的武公悳,也受到使臣的暗访。 秦国为了让其出兵,许下了三千块银圆的价格。 后者心动不已,连忙应下。 时机显然成熟。 此时,顺化。 广南国主阮福濒,其自称阳郡公。 此时的他,在王宫中享受着富贵美人,忽然就有人奏报: 这一下,小小的顺化城,瞬间躁动起来。 街头巷尾,都在流传着此等言语,让人惶恐难熬。 安南百姓,无论是朝廷,亦或者明间,都自称为大越,而非所谓的安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