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年轻 (第2/2页)
底掩盖不住,摆了摆手,径直走向了房间。 而这边,朱静虽然分心于安南战事,但对于秦国的消息,他几乎是十天一报,准时的用密匣奏请皇帝。 对于秦王异想天开的种姓制度,遵循湿婆教,朱静不屑一顾: “秦王还是太过于年轻。”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不能影响朝廷的统治,更不能影响到儒家的位置。” “湿婆教,显然已然对儒家形成冲击,皇帝且不论,阁老们必然不喜。” “虽然事后有隔阂,但不得不报啊——” 朱静苦笑一番。 他将来还是要到朝廷去混的,若是惹恼了那群文人,前途虽然依旧远大,但波折可不小。 况且,根据他对皇帝的了解,秦王的这份举措,其也是不满的。 他还有选择吗? 一份密匣,通过海船,即发北京城。 待抵达京城时,时间已经跨过了春天,到达了夏日,皇帝一行人去到了玉泉山庄。 十来年重复,玉泉山庄的规模愈发地大了。 大小宫殿虽然只有十余座,但各类的花园,却是数目繁多。 如江南园,百花园,泉水园等等,颜色不一,景色大不相同,让人流连忘返。 甚至还有一处去年设立的滑雪场。 虽然只有一处小雪坡,长八百来米,但已经让皇帝回味无穷了。 所以它的规模已经约有紫禁城的三分之一,日常的维护,就超过了五百人。 而令皇子们最高兴的,莫过于这里没有皇宫里的约束,或者说约束较少,谁知道他们可以玩耍嬉戏。 皇帝也同样喜欢这种随心所欲的滋味。 紫禁城,对他来说就像是官衙。 天天在那里住,旁边就是文武百官的衙门,监控意味太多了。 这不,闲着没事干,他来到了百工园。 这是皇帝特意安排的地方,里面也没有什么景色,基本上都是忙活于机械创造的一类的东西。 与军械司完全不同。 例如,皇帝觉得天青色的瓷器比较漂亮,那么百工园就专门让人钻研这种瓷器。 说完了,就是任务型的工匠局。 除非有任务在身,不然大部分的工匠都会散居在北京城,不会来到此地。 就像是往常那样,皇帝来到百工园,观察任务——蒸汽机的改造。 自从在十来年前指定了蒸汽机的改造,并且提点了蒸汽这样的概念后,数十名工匠就夜以继日的研究。 今日的视察,让朱谊汐终于获得了好消息。 “能够拉着马车跑的蒸汽机研究出来了?” 工匠闻言一愣,都可以打结的头发甩了甩:“陛下容禀,您要求的蒸汽机拉力太大了,我等忙活了多年,都很难见效。” “不过今日,我们弄出了可以抽水的蒸汽机。” “抽水?” 皇帝一愣。 “是抽水……” 男人小心翼翼道:“我等听闻近几年来,朝廷灾害不断,河南、山东还有旱灾,而朝廷更是拨款进行治淮。所以就想着,用这个蒸汽机的力道,抽出水来……” “这个机器,可以直接从高十数丈高的黄河堤坝抽水,百姓们就能有水可用了。” “你们倒是做得不错。” 皇帝点头,表扬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有些好高骛远了。 人家这抽水蒸汽机,对于农业的帮助倒是挺大的。 如果拉人的这种蒸汽机,其难度着实有些高,想着到了十九世纪,蒸汽机发明了一百五十多年,才有火车。 自己想要短短的时间内让蒸汽机跨越式发展,着实是有些难了。 “继续努力,你们把方向依旧朝着铁轨马车那方面去做,拉力更强,大小也要合适,朕的拨款是从来不停的……” 皇帝继续鼓舞的士气。 扭过头,朱谊汐对刘阿福道:“将这东西,运送到矿场去,他们不是说地下水很多吗?就去拿这个抽。” “是——”刘阿福一愣,这不是用到农业上吗?怎么去送到矿上了。 但他没管,服从皇帝的命令是他的本人能。 “另外,如果有人要买,让内务府去卖个合适的价格,朕也要收回一些成本。” 刘阿福这才恍然。 果然皇帝的脾气没改,依旧还不舍得吃,想着尽量回本。 虽然改进的力度不大,但朱谊汐还是颇为欣喜,真想去联络两三位嫔妃,来上一场多人运动。 这时候,从北京城送来了一个木匣。 “爷,这是从安南送来的——” 刘阿福看着上面的印泥和封条,轻声说道。 “我知道。” 朱谊汐点头,直接拆开。 对于满清的密折制,朱谊汐并没有想要发扬光大的意思,而是依旧秉承着秘密行事的原则。 全国上下,只有百来人才有密奏之权。 密折不需要经过通政司的处理,同样也不需要经过内阁,径直的抵达皇帝的桌前,效率是极高的。 而这份来自于安南的密匣,几乎是不用想都知道,它是朱静的手笔。 朱谊汐拆开朱静的密匣,摊开一看。 一旁的刘阿福,用余光瞄着皇帝的脸色,见其脸色以rou眼可见的红了,可见其愤怒。 “秦王糊涂——” 良久,似乎是将愤怒给消化了,皇帝又恢复了平静,嘴里憋出了四个字。 一旁的刘阿福不敢多问,只能在一旁盯着,脚步缓缓的挪动了几步,远离了些许。 果然,皇帝开始踱步起来,自顾自地言语。 刘阿福恨不得将自己的耳朵给堵住,感觉依旧挡不住那些字眼的飘落。 “秦王还是太年轻……” “荒唐的决定……” “朕太高估他了,这不是玩游戏……” 朱谊汐并没有表面上那么镇定,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毋庸置疑,对于秦国的内政,皇帝是不想干涉的。 因为这会开一个坏头,然后连绵开来,导致后世子孙会学着干涉藩国,导致藩国人心涣散。 但此时,他感觉自己不得不这样做了。 “秦王才十六岁,太年轻了。” 朱谊汐摇头苦笑:“寄希望于这样一个年轻人统治一国,我这是怎么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