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西贡 (第2/2页)
,曾经属于高棉王国,但后来却因为位置的原因,渐渐脱离。 如今被秦王占据了,自然就非同一般了。 整个城垣,都是用土夯制而成,并非使用了什么砖石,可谓是极为简易。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制造方便快捷,仅仅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其就扩建完成。 而经过半年的时间营造,西贡也就大变样。 整个街道四四方方,横七竖八,陈列井字形结构,而在中心地带则是一座用砖石搭建的宫城。 其高约三丈,特色的朱门上,钉满了铜钉,显示出主人的细心。 而在宫 城前面,则是深不见底的壕沟,宽度达到了五丈有余,此时已经记满了水,让人感到胆颤心惊。 朱静轻声解释道: 秦王叹道,对于朱静的本事不得不叹服。 朱静微微抬头,挺起胸膛,继续道: 吊桥被放下,秦王入了宫城。 外表看似华丽,而内部却是颇为简陋。 一座座的屋舍,就像是八卦一般排列,密密麻麻,但却井然有序。 最中间,一座高耸的建筑,印入眼帘。 秦王赞叹道。 朱静有些尴尬道: 最显眼的,总是第一目标。 秦王这时候再次点头,重复道: 某种意义来说,他们这一群人来到西贡,就是以军队为根本,进行扩张统治的。 如果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武装殖民。 当然了,在秦王为首之人看来,他们就像西周初年,被分封到天下各地的诸侯,如周公的鲁国那样。 教化蛮夷,归顺华夏。 这是他们的口号。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比孔夫子最令人崇拜的? 行走在宫城中,一路上巡逻的兵卒都恭敬地行礼,抵达王宫时,秦王才对此清楚了些。 一个普普通通的五进院落。 在大明,就连普通的富商都不如。 服侍的丫鬟仆人,虽然有些是从大明带过来的,但大部分都是本地人,相貌一言难尽。 秦王回过头,满脸的认真。 孔庙之宏伟,难以言表,而最令其感到惊讶的是,莫过于孔夫子的凋像了。 他扭头,看向了朱静。 朱静一五一十地解释道。 原来,与安南不同,西贡、占城附近,更靠近海边,受到了和平教,以及印度教的影响,信仰颇为混乱。 例如,占城王国,就是少有的印度教国家,国教是信仰湿婆。 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片地区的,别的手工业算是比较落后,但凋刻技术却是数一数二,尤其是神相,可谓是出神入化。 如此一来,遵循传统,给孔夫子立像,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虽然对于朱静颇为信任,但对其如此越俎代庖的行径,心中不可抑制的生出厌烦,甚至是忌惮。 所以秦王所能想到的,就是树立威信。 而树立自己的威信的第一步,就是让大部分的百姓、军队认识自己。 朱静很快就明白了其目的,但他还是不太丝毫犹豫的同意了。 他志不在秦国,而是将其当做踏脚石,爬向大明的更高峰。 所以那些些许的威望,权力,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翌日,秦王坐着早就运来的皇家马车,或者说应该叫象辂。 而皇帝只有大辂、玉辂、大马辇、小马辇、步萃等,独无金辂。 因为金辂是皇太子的第一乘舆。 秦王的马车相较于太子,高度减六寸,宽度少一尺,辕长视大辂减一尺。 当然,坐垫却与皇帝高度一样,里面的装饰也同样相同, 亭式的长车厢,四面都挂有帷幔。 亭内坐椅的背后还设有屏风,车轮的轮牙、车辐、挡泥板上和栏杆等处都镶有鎏金铜饰。 而帷幔、垂带及座垫上都有云龙、云凤等刺绣纹饰,装饰极其华丽。 椅中红织金绮靠坐褥,周围施红罗帏幔,端坐其上,秦王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亲王。 而周边的卤薄,仪仗等,约末千人,他们是秦王府的侍卫,专门负责保护他。 当然,这也是秦王从察哈尔、大明本土携带而来。 巨大的仪仗行驶在道路上,两边的百姓不得不跪地叩首,不敢抬头。 透过窗纱,秦王瞥向了这群黑黢黢的土着,一时间百感交集: 我竟然有些后悔了? 西贡并不到,方圆不过数百里,相当于大明一府。 村落极其贫瘠,多是以竹屋居多,以茅草做屋顶,竹节搭建,下面养着猪,人在上住,可谓是极为方便。 但同时,他们脸色蜡黄,体型矮小,关键还十分的瘦弱。 待细细询问,原来在西贡,大部分的时间朱静都在打仗,顶多掌控西贡城,秩序还是维持在以前。 也就是说,广大的农村,还在交着厚重赋税,由村头,也就是大地主剥削。 而与此同时,大量的湿婆寺庙,也广泛分布。 农民们不仅需要向地头、朝廷交钱,还得供养寺庙僧侣,即使在一年三熟的西贡,他们的生活也极其困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