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卖官 (第1/2页)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五十五章卖官朱谊汐一行人虽然不多,但个个骑马带刀,腰间甚至插着短铳,一个个膀大腰圆,看上去就不好惹。 路上的行人被吓得乱跑,这群归来的将士,则一个个满脸警惕,但没有抽出腰刀。 毕竟相隔不远就是军营,没有几个人敢过来放肆。 朱谊汐露出了一丝笑容,看上去就人畜无害。 只是他早已经位居高位,以言语之间就不自觉的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几句话就让这群将士们畏畏缩缩起来。 这时候就算是傻子,也能明白眼前的这位不好惹,弄不好是什么大人物。 这时候,领头一人站出来,拱手作揖: 朱谊汐一瞥,只见其肩膀扣着带子上,有着两颗三角星。 这是中士,一般是百人的队正,在军中也属于基层军官了。 虽然看上去很小,但在大明的军队体系中,队正是入门级,且最普遍重视的军官。 最明显的例子,底层的伍长、什长,基本由队正、副队正商量决定,然后报备给营正即可。 而队正,则是在一军报备,编入档案,入籍,由军部直接遴选,团、营根本就无法插手。 所以由他们开始,授予军衔,右士、中士居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能领取军衔带来的加禄。 换句话来说,他们将领到一点五倍的饷钱,对于生活上是一种极大的改造。 朱谊汐一笑,随后轻声道: 这话一出,这群底层的士兵们瞬间就议论起来,脸上泛起了大量的疑惑,好奇。 领头一人则惊诧道: 话语间,俩人不自觉间语气亲近了许多。 这时候,某个大胆的军士问道。 朱谊汐轻声说道,他表演的很深入,不自觉的带起了几分骄傲。 这话,引起了众人的一阵羡慕。 领头的队正忍不住警惊诧道: 这下,所有人都喧闹开来。 畏惧倒是没有,因为地方的巡防营与京营是两个系统,根本就没有影响。 朱谊汐这时候也感觉到了一丝接地气的感觉,他忍不住抱怨道: 队正羡慕道: 朱谊汐心中愤怒,但却强行压抑着,继续引导道: 队正叹道。 早在湖广时期,朱谊汐就在军中推行随军学堂,要求每个普通士兵必须认识五百字,而提拔到队正,则是两千字基础。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量的军官、士卒在受伤后退役,都被当时的幕府安排到地方担任官吏,最起码也是个衙役。 能够继续吃皇粮,解决后顾之忧。 而在皇帝登基后,对于军官的安排,都督府负责举荐,吏部负责安排,把持着最关键的地方。 十几年来,在阴暗的角落,想不到滋生了不少的腐败,亦或者说诞生了不少的潜规则。 这让朱谊汐愤恨不已。 谁都知道,这位皇帝最重视的就是军队,早在湖广幕府时期,就直言实行先军政策,七成以上的财政供养军队。 就算是登基后,对军队的重视一如既往。 不曾想,官僚系统依旧生了毒瘤。 还不待他想许多,就有士卒道: 这番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骂声不止,丝毫没有顾及到朱谊汐难看的脸色。 所谓的三老,实质上是皇帝这四五年来图推行的新政之一,以千户左右,十来个村落为中,设立乡三老。 即,负责税收的乡长,负责教化诉讼的乡老,负责盗贼,民兵指挥的乡警。 乡老一般由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而乡长和乡警,基本上是属于军队的退役军人了。 他们都是从九品出身,俸禄只有十块银圆,十石粮,充当的县衙和乡间的润滑剂,十分重要。 他们也是朝廷对乡间统治的延伸,例如清查户籍,民间鸡毛蒜皮的诉讼,以及减息减租政策最大的监督者。 这样重要的基本官职,也被拿来卖,这让朱皇帝怒火都快抑制不住了。 他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队正诧异道: 说着,他的腔调越发的高了: 听到这,朱谊汐的气竟然消了。 果然,士绅们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对付? 既然朝廷设置三老,那么他们就安排自己人。 朝廷要求必须是军官,那么他们就让旁支混入巡防营,带上几天就能混资历。 而县衙自然是配合的很。 因为这一切都符合规矩,根本就没有逾越一丝。 直接卡bug了。 如果是,作为主角的他应该大杀四方,将不听话的士绅全部杀掉抄家,然后分给普通人。 表面看上是获得了民心,但实质上却自掘坟墓。 因为分配的土地,依旧会剧烈的兼并,不出十年,新的士绅将会出现。 而不允许土地兼并,就像是21世纪,不允许中国进行房产买卖一样,想买的和想卖的都会怨声载道。 然后,官僚们将会获得利益。 当然,以封建时代的效率,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