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赐名 (第1/2页)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五十三章赐名毋庸置疑,康国与和硕特汗国之间的矛盾是尖锐且不可消磨的。 这是因为,康巴地区是康国是从和硕特汗国手中抢下了一块rou,硬生生的隔离出了一块国家。 还不仅如此,当年李自成出兵青海,将固始汗的八个儿子,也就是八大台吉,一股脑的打败,掠夺钱粮,直接撵回了拉萨。 由此一来,大明反倒是渔翁得利,夺回了青海地区的控制权,设立西宁府,隶属于甘肃管理。 这般,明军不仅在青海入藏,威逼拉萨,还可以蹿使康国,从康巴地区西向,夹击拉萨。 所以无论是固始汗,亦或者新继位的达延鄂齐尔汗,都对大明恭敬有加,不敢有丝毫的违背。 也因此,在卫拉特蒙古的亲戚,和硕特部被攻破时,整个拉萨一直很平静,从来没有说要派遣援军,或者反抗明廷的话。 达延鄂齐尔汗闻听自己的堂兄被俘虏了,在佛堂祈祷了三日,然后只能上贺表,祝贺朝廷拿下漠西蒙古。 不过他倒是还有一丝亲情,私底下恳求皇帝饶其一命。 不过,曾经被邀请去北京城,并且受到册封的达籁、班蝉二人,则借此机会明言: 达延鄂齐尔汗思量再三,考虑到与康国的敌对,青海的威胁,不得不作出请求。 要知道,和硕特汗国虽然臣属大明,但每年顶多是上供一些骏马,牦牛,以及所谓的九白之礼,实质上在国内依旧沿用大汗之名,逾越之事数不胜数。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明皇帝在察哈尔被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诸部尊称为处罗可汗,而你也是大汗,这不是把自己拿到与皇帝平等的位置? 而向大明请名,表面上看只是赏赐一个名字,当年朝鲜就是这样得赐的,但实质上却等同于彻底的服从。 大明臣属十余个,只有朝鲜郡王爵,特赐亲王仪仗,这就是特例。 达延鄂齐尔汗心不甘情不愿,但到底是受困于局势,尤其是被明军围歼卫拉特蒙古之战震慑,不得不为。 从年初等到年中,待到七月初,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拉萨的王宫中,达延鄂齐尔汗看着歌舞,他的右手托着下巴,双目无神的听着歌女,一副了无生趣的模样。 这时候,宫廷宰相迫不及待地跑过来,他一路小跑,直接略过了舞女,气喘吁吁的来到达延鄂齐尔汗面前。 达延鄂齐尔汗一愣,好久才反应过来。 宰相从怀中掏出了帛书,恭敬地呈上,他知晓大汗不识字,所以直接说道: 达延鄂齐尔汗一愣,瞬间站起,捧起黄色的帛书说不出话来,一时间他百感交集。 在呈交给大明的赐名中,总共有三个选项。 唐时用名吐蕃。 明时的汉称乌斯藏。 以及他最钟意的和硕特。 可惜,大明皇帝三个都没有选,直接指定了卫藏这个称谓,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 当然,这样取名也没错,毕竟高原的牧民们,一直自称为卫藏。 其中卫指的是,包括拉萨和山南,为日喀则地区,分别是达籁和班蝉的寺区。 达延鄂齐尔汗呢喃着,脸上说不出是喜悦还是难过。 听得此言,达延鄂齐尔汗这才露出一丝笑容。 不管怎么说,这些绸袍,尤其是莽袍,哪怕集合整个高原的织工,也绣不出一件官袍。 其价值,买都买不到。 这样愉悦的心情没有保持多久,忽然就有信使传来消息: 达延鄂齐尔汗怒不可遏: 如果他懂汉语的话,应当知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道理。 宰相严肃道: 达延鄂齐尔汗沉声道: 一时间,因为大明的私底下蹿动,整个青藏高原,瞬间就大乱起来。 一个是拥有闯军底子,纵横天下数千里的的康国;另一个就是在高原实力雄厚,得到喇嘛们一致支持的和硕特汗国。 两者之争,可谓是看点十足。 不过,由于战争的区域是在四川以外,汉民们不受干扰,倒是乐于坐山观虎斗。 而在京城,此时却颇有几分热闹。 三月、四月份的赈灾结束,一场大赦,让整个天下沸腾。 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赦天下,是在秦二世元年,然后任免少府章邯,统帅奴军,直接击溃了起义兵。 由此可以看出大赦天下的威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赦天下随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之中被滥用,例如宋徽宗的二十五年二十六次。 越是动乱的王朝,越喜欢用这个。 最最典型的,莫过于西晋的晋惠帝,晋惠帝短短七年时间内赦免了28次。 当然,大赦天下的附加条件是十恶不赦,放下罪大恶极的罪犯,则一律不放,轻型,罪不大的,则既往不咎。 换句话来说,就是洗清污点,子孙后代能参加科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