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恶心 (第1/2页)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三十九章恶心正月十五后,朱谊汐感觉紫禁城越发得苦寒起来。 好几个皇子因为烧地暖的缘故,嘴唇起泡上火。 而要是不烧地龙,则又冷得令人打哆嗦。 雪景虽然漂亮,但只是一时的,这并不能让他从繁杂的政务之中舒缓心情。 没办法,度过了大半个月的闲适时光,对于政务他实在是有些烦了。 要不怎么说昏君常有而明君稀缺,天天百般诱惑,一般人意志力真扛不住。 朱谊汐虽然是个穿越者,但也是普通人,虽然心还是坚强的,但身体却已经沦陷了。 宦官们对于皇帝的心思一清二楚,见其有些倦怠,东厂提督羊乐忍不住道: “爷,那两个西夷女子,倒是想着您呢,昨个还求我问话。” “唉!”想起两匹大洋马,朱谊汐忽然热血上头,忍不住道:“京城附近有什么可玩的地方吗?” “昌平小汤山温泉较多,正好可以去游玩,不,是去疏解疲倦——” “好,那就去昌平吧!” 仪驾不张,寥寥千余人抵达了小汤山。 小汤山距离北京不足七十里,但风景却决然不同,因为温泉的作用,雾气氤氲,热流奔腾,在这样的季节里居然照样是绿树如盖。 而在温泉池水边上,因为地热和硫磺蒸腾的作用,寸草不生,到处是打磨得平整光滑的青石,也给熏得再不复原先的颜色。 宽衣解带后,他直接跳进入池水中。 “唔,好舒服!”没入齐腰深的池水,把身体放低,只留下头在水面上,“还是这里呆着舒服。” 朱谊汐舒缓了口气,然后就见到两个白皮肤的少女,内为中空,外罩一件薄薄的长袍,凹凸有致的身材极其耀眼。 在水汽下,女子的娇嫩如花一般美丽。 这时候,他哪里还忍得住? 略作游玩后,皇帝结束了荒唐的行径,回到了京城中。 除了内阁的几位大臣,朝廷内外根本就无人知晓皇帝的荒唐事。 但绍武十一年的春天,风雪结束的较快,而且,从上一年的冬天开始,除正月初有过一场降雪之后,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并无半点雨雪飘落,从各省奏报上来的晴雨表来看,似乎又一场危害程度不会小的旱灾又要到来。 而在河北,则在闹水灾,永定河决口,淹了沿岸大片的庄稼、田地,据省内奏陈,有三千余户,一万多百姓家园被毁,省内正在组织人力,抓紧抢修河堤,安置灾民。 皇帝深知,这是小冰河期的作用,他忍不住垂询内阁。 内阁首辅赵舒则陈言:“此事毋庸上烦廑忧。自绍武六年后,各省官储粮仓,俱皆填充丰盈,可保治下百姓,半年之需。 即使有崇祯年间的旱情,太仓之钱粮也足以支用数载,可保千万人无虞。” “不过,陕西、山西二省,则自请旨,截留秋税藩库之银,以应对即将而来的灾情。” 皇帝直接点头:“准了,另外若是其不够,户部再调拨一些钱粮过去,决不能让其再出事了。” 河北省、山东比邻京城,一旦有灾情,救灾速度是非常快的,而河南更不必提,其人口到现在都没恢复之前的一半,地广人稀之下,灾情也不会那么太严重。 不过,各省的留贮本就是为了救灾做准备的,巡抚担任主责,一旦出现什么乱子,巡抚难逃其咎。 此时,来自于朝鲜的世子,李棩,年仅十七岁,就乘坐着海船,登临天津。 本来他是想着从辽东绕过来的,走陆地安全些,但夏完淳却劝他,冬天陆地难行,还不如坐船,大半天的时间就能抵达北京。 随后,他果真硬着头皮坐船,在天津下地。 而初见天津繁华,这位朝鲜世子就差点惊掉了下巴。 天津城的繁荣,是建立在南北交流之上的,各种珍惜的货物不计其数,方言杂烩,相较于汉城的破旧,这里简直是商贸的天堂。 行走在街道上,甚至能隐隐约约的听见一声声的机杼声。 李棩忍不住问起。 夏完淳则解释道:“此乃中兴机是也,这些人踩踏此机,从而纺棉纺羊毛,大量的布匹再首往北方各省,从而赚取大量的利润。” “据闻,这样的机杼在天津有数千张之多,天津造的纺织品大行于天下。” “果真繁华。”李棩忍不住赞叹道。 随后,他又惊奇万分地登上了铁轨马车,这次就让他目瞪口呆了。 时速近三十里的铁轨马车,保持着匀速,一个多时辰,换了三趟马,他们就抵达了北京城。 几乎可以说是打了个盹。 “上国如此,如此——” 李棩年纪还小,但脑海里已经荡漾起来波澜。 而与他们在另一节车厢的,则是朝鲜公主,同样惊讶地张开了嘴,不可置信。 小小的年纪,就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抵达京城后,皇帝接见了这两位朝鲜的王子公主。 语气和蔼,态度亲近。 而全程旁观的秦王朱存槺,则感觉自己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他才十三岁,就已经预定了两位妻妾,这日子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他不由得想起了第一代秦王祖宗,也是被迫娶了王保保的meimei,一个蒙古女子。 而他呢,一个蒙古少女,一个朝鲜少女,好家伙,这日子该怎么过? 不过,大明皇帝对于李棩的到来还是欢喜的,赐予了他一座王府,以及服侍的宦官宫女,让世子和公主暂住。 …… 陕西在闹旱灾,但初春时节的草原,却是一年中草木最繁茂的季节。 方子显一张脸的皮肤晒得又老又黑,胡须乱蓬蓬的,身上崭新的甲胄斗篷仿佛一件新衣披在乞丐身上。 “放羊很慢,要差不多一年才能长大,还可能患病血本无归……不如种田,一块地换着种谷物豆子,一年能收两三季。” 一旁的副将笑道:“将军回乡,对放羊种地都颇有心得哩。” 方子显则诚恳道:“不过种地和放羊都不是收成最快的法子。” “最快的法子,就是去别人羊圈里牵羊……当然要拿着刀枪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