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_第三章东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东宫 (第2/2页)

接端起一壶酒,递了过来。

    王夫之见到两人面色微红,不由得苦笑道:

    两人一瞧,一身官服在身,果然别扭。

    随后,三人才得以畅聊起来。

    黄宗羲故意问道。

    黄宗羲摇头赞叹道:

    郑森则故意道:

    听得两人在这炫耀官职,王夫之尴尬了,心中满是羡慕。

    对此,黄宗羲一目了然,他扭头继续道:

    郑森失笑道:

    三人都知晓,这说的是王夫之脸上的疤痕。

    不过到这时,王夫之也算是知道了黄宗羲的打算,眼中满是感激。

    郑森看到两人的动作,不免有些醋意,但仍旧继续说道:

    说着,他直接竖起了三根手指。

    黄宗羲和王夫之二人瞪大了眼睛,等他说话。

    郑森毫不识趣,不紧不慢道:

    说到这,三人都笑了。

    当初皇帝为让阎应元担任组织部尚

    书,直接把顺天府尹从正三品,提高到了从二品。

    如此一来,京县们也就水涨船高,大幅度的上升。

    寻常的支线不过正七品,而京县就一步跨越到了正五品,就连郑森此时也不够格。

    说到这,一旁的黄宗羲眼睛都直了,迫不及待的问道:

    郑森直接反问道。

    黄宗羲直接摇头,以他的资历,绝难可能。

    王夫之依旧保持着镇定。

    这让郑森高看了一眼。

    黄宗羲忙道。

    郑森道:

    毕竟在西域,文官一向很少,有的一个人能用,可不得多用几年,不然就对不起高管厚禄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则是,其人必须是二甲出身的进士。

    可怜的三甲,监生,根本就享受不到如此的好处,不然的话怎么证明其含金量?

    黄宗羲拍了拍王夫之肩膀。

    谁知道,不到片刻的功夫,王夫之就已经有了决定。

    郑森疑惑道。

    说到这里,王夫之认真道:

    郑森忍不住拍掌叫好。

    看着两人依旧一副疑惑的模样,郑森低声道:

    寻常的掌印官,一般都在三年左右考核。

    虽然郑森等人考核极快,基本在两年左右,但这属于特例,因为他们是绍武元年的进士科出身。

    朝廷迫切的需要让他们填充地方,宣讲朝廷的谕旨。

    后面的几届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三年一审是常态。

    但绍武朝与之前的又不一样,文官们的进阶官位多了许多,如果真的是三年一核查,恐怕二十年还在地方转悠。

    所以缩减佐贰官的时间,就能有效的减少上升堵塞问题。

    说白了,这是在收买官心。

    毕竟任何的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一味的激进,不过是适得其反。

    例如官俸,就改变了许多次,从月俸到年俸,无不透露出朝廷的财政。

    几人畅谈了半宿,然后抵足而眠。

    翌日,郑森回到到宅中,开始拜访一些同年,乡人们。

    而比较稀奇的是,他竟然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

    看到郑芝龙疲倦的模样,郑森连忙搀扶其坐下,不解地问道。

    郑芝龙声音洪亮,一点也看不出衰老的模样。

    郑森甚至听说他上个月还纳了一房小妾,比自己还小十岁。

    郑森叹了口气,他明白,随着自己官阶越怕越高,自己父亲终于也将退下来了。

    郑芝龙笑道。

    郑芝龙随口道:

    郑森开口道:

    郑芝龙摆摆手,随口道:

    郑芝龙叹道:

    郑森一愣,难道皇帝真的想让水师大办特办?

    实际上,何止是水师学堂,还有炮兵学堂。

    如果说,演武堂相当于读书人的国子监,专门负责培养中层军官。

    而水师学堂和炮兵学堂,则是专门培养特色军种的基层军官,从而让这群专业知识的兵卒传承下去,不至于轻易断绝。

    所以基本上都是队正,什长一类的基本军官,算是对演武堂的很好补充。

    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进行合并,成为真正的军官学校,源源不断的获得基层军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