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节 降价  (第2/2页)
有单是敢接,    可以说在整个1974年,Kobold雨伞公司处于半生产半停工的状态,经营状况十分糟糕,要不是靠着公司之前所积累的盈利,去年根本是撑不住。    眼看春天到来了,钢铁价格在1975年1月份降价下来,并且钢铁产能稳定,    公司可以开始重新接单赚钱了,    居然没有想到竞争老对手梁记制伞主动打起了价格战,    真是一个搅屎棍!!!    想到后续公司后续的局面,Kobold雨伞公司各部门的管理层也没有顾虑这么多了,有人忍不住开始骂骂咧咧:    “这一家公司把直杆雨伞出货价整成这么低,真是可恶!”    “是啊,要是整成这样的话,以后着雨伞行业怎么活!”    “唉,幸亏这家工厂只是在直杆雨伞降价!对我们折叠雨伞影响不太大!”    …    作为老板卡尔就不想听这些抱怨话,要求各位说出对策。    “老板,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要么跟进,要么坚持不降价!”    “要是不降价的话,我们根本没有竞争力,很有可能失去一半直杆雨伞的市场。”    “真是为难啊,要是降价了,那我们生产直杆雨伞根本没有什么利润,可以说薄如纸!”    “老板,要是直杆雨伞不降价的话,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自己开店,自己销售。”    “这样不行,这成本太高了,因为雨伞与季节有很大的关联,3~8月有利可图,那其余的月份店里生意怎么办?”    “老板,现在直杆雨伞的利润这么低,我看是不是直接放弃了,专业生产我们折叠雨伞?”    …    面对各部门管理所说的建议,卡尔有认真听取,    综合一分析,既不能坚持原来的价格,这样没有竞争力。又不能自营,这样成本很高!    甚至更加不能放弃直杆雨伞的生产,    卡尔当场做出决定要求跟进,向客户更新直杆雨伞的价格,每一把出货价为1.1美金。    同时要求生产部提高效率,降低直杆的雨伞的成本!    不光是Kobold雨伞公司,也包括英国雨伞品牌富尔顿,虽然面对梁记制伞在直杆雨伞降价是十分生气,但冷静一想这也是竞争的一种,如果不适应,那么很快被市场淘汰!    富尔顿在直杆雨伞也不得不跟进,降低价格。    不过,即使欧洲雨伞同行降价,梁记制伞依然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对于欧洲各大雨伞品牌在纯纲直杆伞的降价,这是梁记制伞所能预知的。    梁记制伞这一次在直杆雨伞的降价,主要是提高出货量,并非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    所以,梁记制伞就适可而止,没有再跟进!    目前梁记制伞的实力还是不够的,其产品线单一,主要放在直杆雨伞,    如果再次大幅度降低直杆雨伞的价格,竞争对手只会暂时放弃直杆雨伞的生产,转而生产折叠伞,    这对竞争对手的影响很小,反而对公司伤害是最大的,因为利润是减少了!    如果要想实现在全球雨伞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这就需要加大研发实力,    例如在直杆,折叠的研发上,还有在雨伞类型上研发,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一旦有强大产品研发,那么再实行产品分类,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市场,    开始与竞争对手在市场竞争,利用产品多样化的优势,精准打击对手的产品,    从而迫使竞争对手退出雨伞市场,最后梁记制伞在全球雨伞行业的高端市场形成一定的垄断。    这就是梁记制伞在全球雨伞行业称霸的步骤!    需要时间一步步去布局!    关于产品研发部门,在去年年底时,梁智诚要求人事部和生产部在农历新年前一定要确认员工。    刘海山在生产部提出3位资深的员工,    人事部从美术和结构相关专业对外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    产品研发部的合计员工为6人,梁智诚看了6人的简历,    生产部三位员工有一定学历,相当于高中,都在梁记制伞工作有10年,    都曾经对梁记制伞的生产工艺有提出过有用的建议。    3名大学刚毕业的,都是美术设计有关,符合要求。    其有一个从国外读书回来,学得服装设计,也行。    因为雨伞结构不复杂,没有门槛,另外梁记制伞后续也会进入雨衣市场。    三位大学生再加三位资深员工,这样的话,理论加实际的配合,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好处!    不过,由于目前电脑完全没有普及,关于图纸绘画,只能是手工。    1975年农历新年是2月10日,距离过年的时间大约三周的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