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他动心了!  (第1/1页)
    ,晋砺    卫瓘虽眯起了眼睛,但内里的精光闪烁,无论如何,遮掩不了!    他一直不说话,汝南王的话,也说到了尽头。    室内,令人窒息的静谧。    足足过了一盏茶的光景,汝南王几乎就顶不住了,卫瓘终于开口:    “君狂言!瓘不敢与闻!”    汝南王先是略略一怔,随即眼中光芒大盛,大笑:    “好!好!是我‘狂言’!是我‘狂言’!伯玉,你就当啥也没听到!”    顿一顿,笑容满面,“咱们两个,既然忝‘录尚书事’,勉强算是宰相了,尚书台的庶务,千头万绪,该好好商量一下……”    小半个时辰之后,卫瓘辞去。    汝南王送客毕,回到堂内,一个身材高大、相貌魁伟的中年人已在等候了。    汝南王笑吟吟的,“水平,都听到了吧?如何?”    刘准,字水平,汝南王长史。    “为大王贺!”刘准长揖,“他动心了!”    “动心了?”    “动心了!”    汝南王再大笑。    “若非动心,”刘准微笑,“早该拂袖而去,怎会安坐不动,只给了一句不咸不淡的‘君狂言’?”    略一顿,“还说啥‘不敢与闻’——其实都听进去了!”    “不错!”汝南王大拇指一翘,“水平,都在君料中啊!”    刘准难掩得意之情,“争太子妃落败,乃卫伯玉终身之痛!只怕还过于丧子之哀!这一层,我还是拿捏的住的!”    “嗯!拿住他的七寸了!哈哈!”    叹一口气,“唉!水平,我真是有些悔,早知道杨骏如此不堪一击,听了你的话就好了!确如君言,‘沙上积木’‘老树中空’!倒叫贾南风那小女子捡了便宜!还要回过头来,多费一番手脚!”    刘准笑吟吟的,“‘多费一番手脚’——其实也是好事!不然,大王之朝野归心,天下人也没那么容易看清楚!”    汝南王“呵呵”一笑,“也是!”    心满意足,“卫伯玉是不会打横的了!关键时刻,助我一臂之力也说不定!”    “是!”    “水平,接下来,该做什么?”    “其一,卫伯玉只是‘动心’,尚未‘定心’,接下来,务要坚定其心志!”    “嗯!怎样做啊?”    “自‘大贵之相’四字来,往‘大贵之相’四字去!”    “你这话有味道!”    顿一顿,“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并不擅风角管朱之术,此四字,出于我口,卫伯玉大约将信将疑。”    “大王明鉴!”    汝南王略一沉吟,“有一故人,言此四字,倒是非常合适,只不过,此君云游天下,行踪不定……不过,也不是找不着!”    刘准试探着,“大王所指,可是范——”    “不错。”    刘准十分欣慰,“这位神道,大王不主动说,我还不敢提呢!——确实非常合适!”    汝南王呵呵一笑,“有什么不敢提?不过就是——”    顿一顿,“算了!以前的事,不去说他了!就是此君了——到时候,还得安排他和卫女的‘邂逅’,哈哈!”    “是,都归我来安排。”    “方才你说‘其一’,这‘其二’呢?”    “剪除羽翼!——此其二!”    “请道其详。”    “贾后赖楚王、东安王成功,这两根羽翼,一定要先行剪去!”    皇后、何天他们,若听到这个话,一定颇意外:俺们可从来没把楚王、东安王当作自己的“羽翼”啊。    俺们自己,还在想着该咋样剪除这两根“羽翼”呢!    “楚、东安,确为妖后帮凶。不过,今日席上,我觉得,楚、东安两个,似乎不大对付?”    “分赃不均,狗咬狗,常有的事!如是,正是天夺其魄——天助大王,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嗯!”    “东安王新晋郡王,根基不稳,也未在政府里正经做过事情,大王录尚书事,抓到这个右仆射的把柄,当不是难事!”    汝南王捋捋胡子,“不错!”    “至于楚王,身份不同,倒要徐徐图之——最关键的,是要夺其兵权!这个,可等到秦王入觐之后再着手。”    “嗯!”    “贾后还有一根羽翼——那个何云鹤。此子,接官亭前,大王也见着了,以为如何?”    汝南王摇摇头,“还看不出斤两——年纪如此之轻,即充妖后谋主?不大像啊!”    刘准含笑,“年轻不是问题——董贤做大司马,不过二十一岁!”    汝南王笑,“吾得之矣!如是,这根羽翼,其实轻飘飘的?”    “是!他们侥幸成功,说到底,还是杨骏老朽,譬如大树,看去枝繁叶茂,其实已经中空,试着一推——原也没想能推倒的,孰知,轰然坍塌!”    “如此说来,这根羽翼,拔不拔,无关紧要?”    “是,暂时留在‘楠凤’身上,亦无妨——到时候,一并‘杀鸡拔毛’!”    汝南王一征,随即大笑,“‘楠凤’,你还记得?水平,你可——”摇摇头。    “大王,您不是也记得?”    汝南王大笑,“不说!不说!”    笑声歇落,“其一、其二有了,还有其三吗?”    “有!有一个人,大王要好好抚慰!”    “谁呀?”    “李台始。”    即李肇。他是汝南王故吏,当初皇后联络汝南王,就派的他的差使。    汝南王眼中一亮,“哦!”    至于为何要“好好抚慰”李肇,又要李肇做什么,无需多言。    沉吟片刻,汝南王慢吞吞的说道:    “他现在是积弩将军,事成之后,给他一个征、镇、安、平,也不是不可以!”    四征、四镇、四安、四平。    四征,即征南、征北、征东、征西。    镇、安、平,以此类推。    以征、镇、安、平为衔头的将军官三品,真正方面大员了。    *    汝南王入觐之次日,诏书颁下,任命:    张华为中书令。    裴頠加侍中,掌门下,其右军将军如故,并暂守左军。    一片啧啧称叹。    张华、裴頠,都是清望素著,中书、门下主官,如此人物齐整,还真少见!    张华的“复出”,虽颇出人意料,但其实众望所归,位份较低的官员犹为乐见——张华一向有奖掖寒士、提携后进的名声。    裴頠,哎哟,文武兼资啊!而且,不论文武,掌握的都是最要害的部门。    中书、门下直属皇帝,不干宰相的事,但中书、门下如此“人物齐整”,大伙儿的目光,自然而然,就投向了尚书台。    因为,尚书台的“人物”,可不算“齐整”。    尚书令为下邳王晃,那只是挂个名,拱默而已。    关键是左、右仆射。    左仆射荀恺私德可议。    右仆射东安王——    嗐!他有什么资格做尚书仆射?    好像专门为满足吃瓜群众的仇富心理似的,第二天,右仆射便出事儿了——    东武公澹上书,严劾东安王“不孝”。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