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五章 让子弹再飞一会 (第1/3页)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本可以习惯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天降横财,似乎可以摆脱贫穷了。 可黄四郎去收钱,让他们明白,不管是以何种途径弄到钱,结果都是一样的。 他就是要压榨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一辈子都当穷人。 你收到钱后的美好幻想,对未来的展望,全部破灭了。 这种拥有又失去的感觉,是最叫人难受的。 这样要你生生世世做奴隶,永世不得翻身,是最绝望的! 普通观众们都以为,从这一刻开始,百姓就该站到张麻子这边,去对付黄四郎了吧? 在她们看来,只是这样,就已经符合逻辑了,后续的发展就已经可以立足了。 但很明白,《让子弹飞》不是一部这么浅薄的电影,前面汤师爷就说过了,鹅城的税都已经提早收到几十年后了。 剥削从未停止,大家敢怒不敢言。 类似的事情,在鹅城每天都在发生。 在强大的黄老爷面前,你们的愤怒,不值一提。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敢于愤怒? ——《武装起来》! 武装起来,多么熟悉的四个字啊。 张麻子开始派人,在鹅城的空地上,铺满了枪支弹药! 除此之外,宣传也是不能停的。 一群人一边播鼓,一边大喊:“满街枪弹在你手,十成白银在调楼。” 发动群众,是需要宣传的。 大家听着播鼓声,呐喊声,看着满街的枪支弹药,整个人都跟着燃了起来 只见张麻子站在高处,拿着一个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觉得有点熟悉的杯子,饮了一口后,把它重重的放在墙上。 也一脸淡定,运筹帷幄。 另一边,黄四郎和胡千看着城里的场面,不由感慨:“屡败还屡战!我喜欢!” “那是枪啊,要不……放马?”胡千道。 “拿银子,是贪!”黄四郎一边给自己扇扇子,一边道:“拿枪,是反!” “他们没这个胆!” 果然,大白天的,无一人敢去街上拿枪。 老七看着这一幕,道:“银子被收走了,枪也没人拿,怎么办啊大哥?” “胜算几成?”他们问。 张麻子比了一个七。 “黄四郎把所有的钱都给收了,我们发的枪也没人拿,哪儿来的七成啊。”老七费解。 “黄四郎要是不收银子,我发枪干什么?”张麻子问。 老七呆呆的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好像还是没有想得特别明白。 霍恒等人,却觉得这句台词其实已经在明示了。 “高啊,这段剧情高啊!”他们拍案叫绝。 果然,类似于捡钱的一幕发生了。 又是一个夜晚,枪支弹药全被捡走了。 等到天亮的时候,街道上已经空了。 老七等人狂喜,道:“我明白了,你发的不是枪,发的是怒!” 霍垣开始思考。 “对于鹅城的百姓来说,长期的剥削和奴役,在心底里一直积压着情绪。” “这些情绪,便像是一根根柴火,堆积在一起。” “但他们害怕,他们不敢,所以这些柴火点不燃。” “但如果砰得一枪……” 霍恒觉得老七说的不对。 “发得不是怒,是点燃怒的胆!” “发得是胆!” 霍垣笑了笑,他觉得这段剧情一波三折,且把人性刻画的极好。 黄四郎看着这一切,也有点不淡定了,大喝道:“收枪!” 马车又被派了出去,要鹅城的老百姓们缴械。 黑马在鹅城的大街上疾驰。 站在高处的张麻子拿起枪弹,呯呯呯地开了几枪。 这一幕,像极了一开始他们劫火车时的场景。 那个时候,他射击的便是白马的绿绳,把绳子给打断了。 打完后,他便隐藏到了暗处。 “没动静啊。”老七等人问。 “让子弹飞一会儿!”张麻子说了一句同样的话。 他先起个头,用空枪来打头阵。 没过多久,大街小巷里,开始响起了猛烈的枪声。 一匹黑马跑了出来,然后没跑几步,便倒地不起了。 “怒了!全都怒了!”老七等人狂喜。 另一边,在远处观望的黄四郎怒不可遇。 “他妈的刀民,敢杀我的马!” 这一次,就连霍垣等人,都觉得一切已经水到渠成,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 接下来,应该就是暴动了,是大场面了! 只见张麻子带着老四老五老七,骑在马上。 他拔出那把介错刀,扬着刀,骑着马,大喝道:“枪在手!跟我走!” 老七等人则在后面跟着高喊:“杀四郎,抢碉楼!” 他们在大街上策马奔腾,就这样跑了一圈,街道上却空无一人,老百姓闭门不出。 唯有风儿吹过,让门口的门牌左右摇晃,以证明老百姓内心中的纠结和摇摆。 “怎么这样啊!”霍恒听到身后有女子在轻声道。 霍垣却觉得,这才真实。 因为这是去拼命。 至少他们不再完全麻木了。 这不是风动,是他们的心在动。 只见张麻子环视了周围一眼,他开始让马儿掉了个头,然后再一次高喊:“枪在手,跟我走!” 老七等人迅速跟上:“杀四郎,抢碉楼!” 他们不断的在街上喊着,每绕一圈,就停下来看看动静。 哪怕周围毫无动静,张麻子也会选择再绕一圈,再继续呐喊。 哪怕这是一声又一声孤独的呐喊! 这一遍遍的呐喊,马蹄一遍遍的狂奔。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看着又觉得感动,又觉得血液在沸腾,鸡皮疹痞狂起。 骆墨在拍这一幕戏的时候,脑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鲁迅在《呐喊》里的一段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问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张麻子或许便是那个大嚷的人。 黄四郎的调楼,似乎也像极了这段话里的铁屋子。 就这样,张麻子骑马喊了很多圈。 这里运用了‘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