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信仰  (第1/1页)
    啪!    突然间,尉迟纲猛地一拍棋盘,怒道:“老匹夫,你又屏蔽天机!”    白发老者脸色一僵,道:“明明是你技不如人,别污蔑我清白。”    “清白?哼。”    尉迟纲不屑一笑,一直藏在道袍里的左手突然伸出,手中握着一块金色石头。    “老夫知道你能屏蔽天机,修改记忆。所以早就防着你一手,以你的修为,还做不到把能炼制‘元婴道宝’的乌金泥也一并修改了吧?”    白发老者默然,而后伸手扔出一块黑白相间的玉石:    “从哪来,滚哪儿去。”    尉迟纲接过天机玉,抬头一看,对面竹椅上已空无一物,老者不知所踪。    “可算是骗到手了。”    尉迟纲嘿嘿一笑,把玩了两下,收起了天机玉。    目的终于达成,也不枉自己陪这老倌下了一个半月的棋。    尉迟纲拱手道:“老兄,有缘再见。”    说罢,整个人化成一道血色虹光,呼啸飞向天空。    再相见,不知何年何月。    白发老者从竹屋走出,看着天际渐渐远去的红点,驻足良久,最后叹息一声:    “这一别,恐是再也见不着了。”    ……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杨越回到了县衙。    他这一天,只干一件事,赏赐。    除了筑基长老贪心不足,略有微词。    其他的,同门师兄弟也好,手下的白巾士卒也罢,都对赏赐东西十分满意。    李冲领取了赏赐,更加感激。对他说:    “主公,将士们的抚恤,还有三百伤残的白巾,也不可忽视啊。”    说的有道理,兔死狐悲。    白巾们也很注意自己身后事。    当时杨越保证:“一定会妥善安排。”    其实如果只是简单的抚恤、照顾伤残,完全没有问题,今天就可以解决。    但杨越有更大的想法,他想要以此事为契机,给全体白巾立下一个信仰。    有信仰的军队,是最无敌的,他们为了崇高的目标,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    同等条件下,这支军队对上大宣其他军队,就是降维打击。    一个是为了名利的封建军队,一个是有思想有信仰的新时代军队。    两者一比,孰强孰弱,无需赘言。    只不过后者难度有点高,杨越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还需要加以充实。    想着,他走过长廊,进入书房。    “这是什么?”    杨越一进书房,便看到桌上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银耳莲子粥,里面还有红枣,粥旁边还有一颗火晶石,散发的热气让粥一直保持着合适的温度。    “大人,是孔芸姑娘一刻钟送来的。”守门的亲兵道。    “是她啊。”    杨越心里一暖,旋即坐在椅子上,轻轻端起粥来,舀了一勺,看着亮晶晶的莲子粥,笑了笑,张嘴抿了下去。    细细咀嚼着,感受着甜滋滋的暖流在嘴中荡漾。    一种淡淡的幸福感漫上心间。    他一边吃,一边抖着二郎腿,对着屋外地上的积雪,忽然福至心灵,轻轻哼起了歌:    “幼时听闻古老的传言…”    “却不知何为冬雪…”    “芳菲时节后山林花谢…”    “只等来雨水绵绵……”    歌和现实没有关系,纯粹忽然想到了忍不住哼了起来,就像每个人有时候都会忽然停一下,譬如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停下脚步盯着桂花树三秒钟。    没有任何理由。    哼完歌,又吃完银耳莲子粥,杨越舒舒服服地擦了擦嘴,旋即继续处理政务了。    这个时候,他感觉文书上冷冰冰的文字,似乎在那一碗银耳莲子粥下,也跟着变得面目可亲起来。    ……    翌日,正午。    无数百姓往城西汇聚,密密麻麻,人山人海,几乎半个城的人都来了。    一大早,衙门的捕快便到处呼喝,说华上使有事宣布,要求百姓都到城西去。    出于对杨越的敬慕,百姓无一不听,几乎家家户户都出了一个人去城西。    城西是白巾军本部,两万白巾精兵日常驻扎于此,此刻空旷的校场上,无数百姓蚁集于此,他们一边议论,目光时不时掠向高阁。    只见五层楼阁的栏杆处,华上使和几位将军商量着什么,距离太远,百姓们都看不清楚。    另一边,负责维持秩序的白巾军,却也和百姓们一样,时不时将目光投向高阁。    不同于一无所知的百姓,对于今日的事,他们已有所预感。    八成和抚恤与伤残白巾有关。    白巾们默默看着,黑州乱了七八年,他们这群精兵也跟着打了七八年,早就打得家破身亡,身世孤独。    十分之九的白巾,都没有什么家人。发了响银,也只是去烟花柳巷处消遣,或者在酒楼和同袍战友痛饮。    亏了他们的消费,东冶城经济复苏极快,百业皆兴。    ……    “肃静。”    忽然一声巨吼,掠过整个校场。    百姓们一下沉寂下去,默默注视着高阁上的人影。    “今日让父老乡亲来此,是有一事要宣布。”    声音洪亮,粗糙,显然不是杨越,是关猛代传。杨越还没那么大的嗓门。    “我欲将城外西山,改名为‘英灵山’,英灵山下,建一庙。之后凡阵亡白巾,或是有大功于广宁郡之民,死后皆可归葬此处,年年清明节,官府带人扫墓,祭祀,使之永享香火。”    关猛传达着杨越的信息。    百姓哗然,白巾们更是面面相觑。    建立英灵山?还立庙?    这时代的人,对死后事十分在意。譬如皇帝,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祭祀。    祭祀英魂,是促成民族凝聚力的有效办法之一。    杨越感于白巾们家破人亡,死后成为孤魂野鬼,便修英灵山,立大庙,年年祭祀,参拜。    让白巾们,死后不觉得孤单。    也会因为百姓们的参拜,产生一种使命感——即生命和这片土地产生了羁绊,所以要保护这片土地。    人群中,不少白巾热泪盈眶。    “其二,关于伤残白巾,其中无家可归者,即令百姓领取一人,终身奉养,官府按该白巾功勋,每月给予一定银两、粮食,保障该户百姓。”    “其三,凡白巾子弟,三代以内,官府公学免除其所有学杂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