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朱英的决定  (第1/1页)
    朱英从茶楼离开后,就回到了院子里。    下午的茶楼太吵闹了。    偶尔就是听下消息,经常听可就有点受不了。    茶楼的里面的小厮们,在给客人加水的时候,也会竖起耳朵。    京师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会收录起来。    大多数的消息,目前朱英都是交给张伯去处理。    作为一方势力的领袖,他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样,什么事情都去关心。    把握一个大方向就可以了。    有着前世的一些网络经验,对于现在的管理,朱英最初还有些陌生,几年摸索下来,已然是非常熟悉。    书房里,张伯侯力在一旁。    朱英没有打开情报查看,而是陷入沉思之中。    他在思索一个问题。    内心中,对于这个决定,也是非常的纠结。    这是在和老爷子接触久了后,才逐渐诞生的这个想法。    于西域那边。    朱英有着自己的秘密基地。    雪花盐是一部分。    还有那从未在市面上传播的番薯,玉米,马铃薯。    之所以能够养活这么多人,在吃食上没有紧缺。    哪怕是大面积灾荒,朱英麾下都未受到打击,反而还能趁此机会收腹更多的势力。    这些东西可帮了不少忙。    不管是西域,还是大漠跟草原。    银子虽然重要,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物资,粮食。    尤其是大漠,草原上的冬季。    真就是饿殍遍野。    每一年的冬季,朱英麾下的势力,就会出现新一轮的扩张。    不需要费尽心思去拼杀。    只要你能让别人活下去,那就是救世主级别的存在。    尤其是那些快要饿死的人,当朱英麾下的人员发现他们的时候。    只需要一口热乎乎的浓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全部。    更别说,一些兵卒。    他们的父母,妻子,孩子。    都被朱英救下。    当一个男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儿即将饿死而无能无力的时候。    那种无力的感觉,太过于崩溃。    甚至于饿得极致,自己的孩子不忍心下手,相互交换,出现易子而食的恐怖景象。    当有人出现,并且拯救这一切的时候,他便是所有被拯救人的心中,活着的神明。    其中这些番薯,玉米,马铃薯这些作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朱英还从海外番商的手里,拿到了黑麦。    黑麦,这是一种能够在极度贫瘠和寒冷的地方,都可以生长的农作物。    后世的沙俄之所以能从欧洲,一路开疆扩土到白令海峡,黑麦居功至伟。    他们走到哪里,黑麦就种到哪里,有粮食就有人,有人就有控制权。    虽然黑麦对于大明而言,绝对多数的地区都不适宜。    但是在西域,大漠的一些贫瘠地区,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产出粮食,那就意味着不少人可以活下来。    这些,才是朱英真正的根基所在。    对于这些作物的隐蔽和保护,朱英极其重视。    加上游牧民资对于农耕的兴趣不大,朱英也控制着这些作物的产量,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    在制作成食物的时候,也经过了粗加工,看不出原料。    这些年下来,一直没有被传播开来。    “传信西域,让我们的人那边调集一批番薯,马铃薯,玉米的农种过来。”    良久,朱英悠然叹息,对着张伯吩咐道。    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是正确还是错误。    亦或者会给以后自己在安南开国,带来多大的麻烦。    只是他终究是带着前世的记忆。    经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优良毕业生。    便是在这大明十年,很多思维已经改变,但这内心中的底线,却难以突破。    犹记得,后世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再大的天灾,在团结面前,都可以轻易渡过。    大明,曾经的最后一个汉人皇朝。    便是后世的身份证上,那汉族二字,依旧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心里。    记忆交错间,就可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大明的老祖宗们,生活在苦难之中嘛!    理智告诉他。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在安南发展多年后,有生之年,甚至能取代大明。    而将这些作物,提供给大明。    大明国力自然会更加的强盛,本来取代大明,就难如登天。    这般更是给自己加了一座大山。    他很清楚这后果。    但,    这又如何!    便是他取代不了这大明,他的子孙,他的后代。    在得到自己的遗产后,总是有机会的。    他坚信,他的制度,将会比大明更加的完善,先进。    更加的注重工业,科技。    所以,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东家,万万不可如此,这些可是我们的根基啊!”    张伯听到后,整个人就是一震。    这些作物的存在,他们这些在朱英身边的首领当然清楚。    听到东家突然这般决定,整个人都懵了,连忙劝阻道。    “不必多说了,我意已决。我等能够建立偌大势力,这些作物自然重要,但也不是全部。”    “再者说了,这些作物也没你想的那么夸张。有些东西你不清楚,在大明种植,也不可能像西域那般。代替大米等作物。”    “尤其是在产量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朱英解释道。    现在可没有脱毒的技术,番薯,马铃薯这些薯类作物,很容易就会出现不断的减产。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还能稍稍的维持。    到了大明这边,减产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即便是减产严重,其中的产量比之现在的很多农作物,相对来说还是要高上很多。    最为关键的是,番薯,马铃薯,玉米这些作物。    不会很水稻良田抢地方。    可以开辟更多的荒田。    这才是最为至关重要的。    大多数的农民,很多连自己的田地都没有,完全就是给别人种地。    一年到头也就仅仅是饿不死的状态。    家里不存在余粮,稍微一点波动,就承受不住。    番薯,马铃薯,玉米对于大明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绝对是最大的惊喜。    张伯见东家如此坚决,只能无奈的说道:“是,东家。”    朱英微微犹豫过后,接着说道:“将我的那个木箱,也一并带过来。”    那个木箱里并没有别的贵重物品,便是朱英之前,唯一跟身世有关的布条。    “老爷子这般年纪,想来认识的人不少,到时候让老爷子帮忙瞧瞧,或许还能知道原身的身世。”    “若是过得好,就不多打扰了。若是过得不行,也能帮助一二。”    “也算是对得住原身了。”    -----    ps:我怎么感觉有点凉凉,推荐票月票,好少。    哭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