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刘三吾的担忧!  (第1/2页)
    一时间,请战之声无数。    一干武将站了出来,让奉天殿中血气上涌,热血沸腾。    相反的,一众刚刚出声反对的文臣,则是悄然低下了脑袋。    “好!”    朱元璋终是点了点头:“这才是咱大明该有的样子!”    说着,朱元璋坐回到座位上,看着殿下截然不同的文武两个阵营,目光转了一圈,当看向那些武将时,他们无不挺起了胸膛。    朱元璋心中满意,笑道:“不过,机会还是要多留一些给年轻人,让你们这些老将军去剿寇,岂不是杀鸡用了宰牛刀!”    闻言,众大臣都是一愣。    难道说陛下心目中已经有了统军的人选?    正想着,只听朱元璋道:“这一次,咱决定派齐王去剿寇!”    齐王?    所有人都是露出愕然的表情。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朱元璋心目中的剿寇人选,竟然是齐王朱榑!    朱元璋提高声调,道:“青州地处沿海,而且兵精将勇,齐王作为塞王,当为国戍边。”    “传旨。”    殿中所有人跪下,聆听圣旨。    “齐王为剿寇大将军,率青州护卫,山东都司,兖州护卫及徐邳二卫精锐马步军士,前往沿海剿寇!”    “还有,速召齐王入京!”    ……    众大臣出了奉天殿,已是深夜。    月明星稀,天朗气清。    但一众大臣们却是心事重重。    钱唐回首望了眼还亮着灯的奉天殿,不禁疑惑的问向身旁的刘三吾:    “坦坦翁,我怎么感觉,陛下变了!以前陛下对于四方蛮夷,总是表示出极大的善意,时刻展现着咱大明作为大国的礼仪与气度,即使是像倭国数次忤逆圣意,陛下都是一再隐忍,怎么现在却贸然兴兵了呢?”    刘三吾闻言,轻叹了一口气。    钱唐继续道:“剿寇没有错,但是征讨倭国,我看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刘三吾终是忍不住道:“钱兄,依我看,此事怕是另有隐情啊!”    “另有隐情?坦坦翁,何出此言?!”    钱唐闻言,脚下一顿,目光灼灼的看着刘三吾。    刘三吾却是摇头叹气:“钱兄,此事恕我不能透露过多,就此别过!”    说罢,刘三吾便匆匆而去。    他心里清楚,无论是明镜,还是如今冒险出兵征讨倭国,事实上,都是因为一个人,皇大孙朱雄英!    皇上对外面那个大孙的喜爱不言而喻,直追当初的太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位必然是传给这位大孙。    最初的明镜,让他打心眼里敬佩,但是现在的征讨倭国,他却不敢苟同。    皇大孙聪慧过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和他父亲不一样,善于弄险,喜欢刀兵,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啊!    这么一来……    一个侵略性相当强的皇帝,将会把大明带向何方呢?    想到这里,刘三吾忧心忡忡……    钱唐却是匆匆忙忙的追了上来,扯住刘三吾:“坦坦翁,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把话给老夫讲清楚了!”    刘三吾皱眉看向钱唐,道:“钱兄,兹事体大,很快你就会知道了,恕我现在还不能跟你说!”    钱唐却是非常的聪明,很快就想到了许多,道:“坦坦翁,跟老夫说实话,是不是跟给陛下献明镜的那人有关?”    刘三吾惊讶的望了一眼钱唐,不再多说什么,匆匆离去……    ……    聚宝山下的庄子。    花费了几个月时间,黄雄英的玻璃大棚已经搭建完成,足有两百个平方,他第一时间想着的就是培育番薯。    看着手中的番薯,黄雄英心中一阵激动。    不过怎么培育这些番薯种子,黄雄英不得不小心翼翼。    虽说番薯的生长能力很强,有时候光是这样放着,它都能给你长出芽来,但那必须是一个潮湿温热的环境,否则番薯会给冻坏或者晾干了。    如今已经入秋,京师的天气已经开始有些凉,他可不舍得将这些珍贵的红薯种子种到外面去,万一搞死了可就后悔莫及了。    所以这个时候,玻璃大棚完成得正是时候。    黄雄英没有叫人,而是亲自动手,拿着一把锄头,就吭哧吭哧的翻起地来。    小宝则是带着狗子在一旁玩耍。    锄到一小半,朱允熥就来了。    “哥,干嘛呢!”    朱允熥笑呵呵的走入玻璃大棚。    黄雄英停下来,用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道:“没看见吗?锄地呢!”    朱允熥笑道:“哥,我来帮你!”    说着,朱允熥便转头进入屋内找来一把锄头,跟着黄雄英一起锄起地来。    虽然帮不上什么实质性的忙,但黄雄英也随他。    毕竟对于这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而言,劳动劳动也是挺好的。    小半天。    黄雄英终于锄松了一小块地,在上面挖出一道道沟壑出来。    沟壑深约十几厘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