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愿立生祠  (第1/2页)
    这个预言的实现,让杨广想起了许牧所说的其他几个预言。    尤其是三个月后,他将被宇文化及缢死在江都。    想起许牧的种种神奇,杨广有些不寒而栗,突然间觉得……就这么待在万民城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轰——”    万民城外,爆发的山洪撞击在城墙的声音唤醒了他。    他转过身,才看到房玄龄已经开始组织士卒,安置这些百姓。    这些百姓的脸上写满了惊慌和庆幸,纷纷在感念主公大恩大德,救了他们一命。    不然的话,清晨时分,他们还没有醒来,山洪便席卷而来,那后果可想而知……    “主公,入城百姓人数皆已清点完毕,未遗失一人,进城途中,也未有一人伤亡!”    房玄龄把百姓带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    一万余人清点完毕后,给了许牧一本厚厚的名册。    接过名册,许牧一直悬着的心这才彻底放了下来。    而经过了来护儿手下民工一夜的努力,石板瓦也全部搭建好了,将居民区一期工程区域改造成了一连串的大厂房。    周围墙壁用水泥当夜堆筑,并且用蜂窝煤进行了烘烤,清晨时分,已经干了大半。    这上万失去了家园的百姓,总算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许牧望着这一切,还有这些百姓们劫后余生的目光,召唤来了王昭。    “你率领铁浮屠万民城内五百军队,日夜着甲,看守在百姓附近,维持秩序,不可出现sao乱。”    灾后维持秩序是第一位的,古往今来,灾后哄抢sao乱等事层出不穷。    王昭沉声领命而去,许牧再次看向了房玄龄,沉声道:“老房啊,这些百姓失去了房屋和食物,需要主公府来赈济,每日施粥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    房玄龄神情凝重,万人的赈济工程,并非小打小闹,他知道,这是主公在考校自己。    “属下领命,必不让主公失望!”房玄龄拱手作揖,同时他也明白,万人的赈济,需要面面俱到,一个环节出了岔子,都有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许牧露出了笑容,不过看着只有孤身一人的老房,嘴角抽了抽,开口说道:“我予你五百士卒,负责赈济事宜。”    房玄龄嘴唇微张,脸上凝重的神情缓解了大半,露出了一抹喜色。    他差点以为……主公要让他一个人赈济上万百姓呢。    这样的话,恐怕他得一天到晚忙到累死。    有了五百士卒,赈济上万灾民的难度将减小很多。    随后,许牧再三叮嘱杨广,务必密切监察城内排水设施的通畅,绝不能发生堵塞。    不然的话……    持续半月的大暴雨,万民城被淹是迟早的事。    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    大雨滂沱,又下了整整一天。    天公像是要把一年的雨都集中在这几天全部下完,完全没有停止的意思。    万民城的城门已经被牢牢封死,堆满了防汛沙袋,还砌了水泥墙,防止山外的洪水涌入。    这一天里,按照许牧的命令,杨广带着来护儿在全城各处检查,防水积水现象发生。    若不能及时把万民城的水排出山外,万民城被淹也是迟早的事。    “陛下,真是奇迹啊,在陛下的统帅下,此次天降洪灾,上万百姓居然一人未死,一人未伤,遍览古今,恐怕也没人做到吧。”在无人处,来护儿对杨广拱手道。    杨广嘴角也不由翘起。    回想着这两日的种种,城内数次水道发生堵塞,都被他提前发现,然后……让来护儿率队疏通,这才保证了万民城的排水通畅。    杨广想着无一人伤亡的辉煌战果,大手一挥:“区区天象,不足虑也。”    “不过能做到此事,房玄龄功劳甚大啊。”    走在万民城的泥泞道路上,杨广不禁发出感慨:“许牧此人,真让人琢磨不透,原以为他招募的是一个寻常读书人,谁能想到,居然身怀宰辅之才。”    回想起房玄龄赈济上万百姓的一幕,行事有矩,分派有度,失去了房屋和食物的上万百姓聚在一起,居然没有发生任何sao乱。    要知道,古往今来,灾民最难处理。    若是数百还好说,但眼下灾民数量,足足上万!    一旦上万,各项措施变得繁杂不说,还极其容易出错。    比如说分粥,若是分配不均,这些百姓就可能会引发乱子。    还有主公府分派的那些日夜棉被,暖炉,房玄龄在各方各面都处理得极为周到,滴水不漏。    在那些大房间里,数万百姓聚在一起,居然还时不时传出笑声。    这些灾民,完全不像是受灾后的模样。    而这一切,都是房玄龄的功劳。    “若我大隋有此肱骨之臣,何愁天下不兴啊。”提起房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