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天使驾到  (第2/2页)
熙宁七年青苗法实施后的江南大灾荒,两浙在青苗摧毁救灾系统后饿死数百万人,当年税收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直到北宋亡国都没有恢复正常水平。    按照苏轼的吐槽,当时“浙中饿死百余万人”!!!    这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当时江南不少地方是死绝了,苏轼在另一篇试图振兴江南商业的文章里提到十几年后两浙市井人烟不及旧时四五。    大饥荒的幸存者对于那位王安石更是恨之入骨,王相公=猪猡的骂法在江浙一直骂二十世纪初。    讲真的,新党其他人物,诸如曾蔡章吕之流跟王安石这个祸害比起来那是不及万一!    王安石这个货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做正事,瞎搞一气啊!    他的所谓变法,不是建立在对于现实问题的发现解决之上的,他是直接抄古书,像王莽那样照着周礼这类的古书搞复古主义啊,蔑视技术脱离现实,几乎把一切都给搞砸了!    陆九渊就说的很明白,王安石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踏踏实实做事。他只会拿着古书复古异想天开,做一个王莽式的狂热的儒学复古主义者!    这也不难理解王相公,为什么会说出“人力手推车代马匹是堪比竹简代替纸张的伟大进步”这种反智言论。    一个世代侨居海外的年轻人,能针砭时弊,切中要点,指出朝廷存在的体制问题,三言两语将就靖康之变的根源说的如此清楚,刁翚这个文人脸上也是有些挂不住了。    “宗相公勤王,将军以为如何?”    刁翚也觉得王安石黑点一大堆,对于靖康之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而又开始转移话题。    朱云挑了挑眉,沉声道,“通判说的可是宗泽宗汝霖?”    “正是,宗相公曾任登州通判,为官清廉,所至称治,实乃我辈之楷模。”    一提起自己的前任宗泽,刁翚便是一脸的敬仰与推崇。他初来登州上任,就时常听人提起宗泽的功绩,为官刚正廉明,勤于职守,关心民生疾苦,为登州百姓上书免去额外的沉重赋税,深得登州百姓爱戴。    对于刁翚这类将“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视作人生最高理想的士大夫,宗泽成为了他的奋斗目标,对于宗泽更是推崇至极。    朱云回忆着穿越前接触到的一些史料,只是平平淡淡的评价道,“忠义可嘉”    “没了”刁翚眨了眨眼。    “就这些”朱云微微颔首,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位宗相公,他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根据他在以往接触的相关史料,宗泽给他的感觉像是一个……老愤青。    矢志抗金,临终三呼“过河”,堪称忠肝义胆,彪炳千秋!    虽然宗泽在气节和人格上面是没得说,但是战绩嘛……不要被《宋史·宗泽传》中那些溢美之词给迷惑了。    “十三战皆捷”,“斩首数千级”听上去宗泽是连战连捷,战果颇丰,可实际上在三月的卫南之战,宗泽所率领一万五千临时招募的民兵,配备一百五十辆战车,遭到金军伏击而惨败,宗泽本人更是脱了官袍扮成杂兵逃走。    宗泽后来能坚守东京长达一年半,其实不是取决于宗泽的实力,而是取决于金人的战略决策。在当时的金人看来,宗泽据守的东京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故而未来金军未有任何主力部队进攻过东京,最多是小股部队袭扰而已。    从某种角度来说算是宗泽的运气。    自己崇拜的偶像,却在朱云口中只得了个“忠义可嘉”的好评,这让刁翚多少有些不舒服了,正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屋门被推开,一个皂衣小吏急急忙忙的闯了进来,朝刁翚叉手唱喏,“通判,南京来的天使已到登州。”    “天使到了!”刁翚一怔,唰的站起来,急切的问道,“天使现在何处?”    “天使已至西郊的驿站”    “快备马,本官要亲自出城去迎接天使!!!”刁翚急不可待的下令道,又戴上长翅官帽,整了整身上官袍,朝朱云拱手道,“本官要去迎接天使,失陪了。”    说罢,刁翚就急冲冲的走出厅堂,只留下陷入沉思的朱云。    赵构会同意自己的请求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