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8章:石头上有字  (第2/3页)
券门,并不是真的找到地宫入口,距离进入地宫还要有好远的距离要走。”    “工作队确定券门的位置以后,就准备发掘工作,但发掘工程量太大了,仅仅凭借工作队的几个人,是没有办法进行定陵那么大的发掘工作的。所以,发掘委员会直接雇佣了十三陵周边村庄的六十多个村民,开始发掘,这个阵容比咱们河宕大多了吧。”    众人点头。    河宕遗址发掘面积就一万多平。    还历经两年多的发掘,肯定不可能一次性雇佣那么多人。    所以有人感慨,“不愧是皇陵,排场就是大。”    皇陵的排场不见得多大。    但一下子雇佣六十多个村民的发掘现场,在五十年代,确实不多见。    “1956年5月17日,发掘定陵的工程正式开始。首先是在宝城内侧,正对着发现券门的地方,挖一条宽3.5米、长20米的探沟。”    发掘墓葬,探沟是必须的,不过,跟探方不一样,这真是一条沟,因为有20米长。    接下来,没有什么好讲的。    无非就是工作队用绳子标注,然后农民用铁铲来开挖,然后用箩筐装土运走,这种经过没啥好讲的。    苏亦一笔带过。    “不过挖了快两个小时以后,宝城内侧砌的石条就暴露出来了,这个时候,突然有民工大喊一声……”    说到这里,苏亦停顿了一下。    听故事的人急了。    看门的秦大爷忍不出催促,“都喊什么了?你这小娃子,倒是说啊。”    苏亦笑,“别急,我想喝口水。”    这个时候,拿起茶缸满满喝水,略微有点遗憾不是水中贵族。    这帮家伙既然想听故事,那他就当做故事讲给他们听吧。    讲故事肯定要讲究个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吊胃口那是必须的。    这个时候,要是有一个惊堂木就应景了。    就在他喝水的时候,旁边的门房秦大爷就说道,“别是有鬼吧。”    这一话出来,靠近秦大爷旁边的人脸都有些变了。    这些凑热闹听故事的人,有些心虚道,“不可能吧。”    还有人附和,“就是,真要有鬼,也要进入地宫以后的事情,不然光天化日之下,跳出来的鬼,那也是个糊涂鬼。”    说话的人是杨少详。    苏亦对这位不算太熟悉,却不曾还是有个秒人。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营造气氛却是一把好手。    因为他压根就没否认有鬼的存在。    这个时候,吴宗鳞说,“我之前就听过传闻,定陵的发掘过程中,灵异事件特别多,听从闹鬼了,现在看来是真的了。”    啪!    苏亦忍不住敲吴宗鳞的脑袋,“别胡说八道。”    然后说,“其实也没说啥,就是说石头上有字。”    噗!    白槿忍俊不禁。    好人的姑娘笑靥是迷人的。    其他人望向苏亦,满是无语。    就连沈明都说,“苏亦你这个家伙,好好讲故事不行吗?”    苏亦一脸无辜,“我就是喝口水而已,农民工兄弟们挖出来的石头,确实有字,而且上线刻的就是‘隧道门’三个字,”    “这三个字有啥用啊?”有人问。    “这个发现可了不得,当时,吴含跟夏鼐先生闻讯后驱车赶到工地,然后得出这里就是地宫渠道入口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的。因为后来又陆续在墙内侧石条的其他地方发现了‘金墙前皮’、‘右道’、‘宝城中’、‘左道’、‘大中’等字迹。十多天后,在挖到离地面4.2米的深处时,发现了两侧用城墙砌成的砖墙,两墙之间距离8米,如同一个弧形的胡同由南向北弯曲伸张。不用想都知道这个由砖墙砌成的通道就是通向皇陵的第一条隧道——砖隧道,很快,随着发掘的进行,在‘隧道门’刻石下面,又发现了一个券门。发掘人员为保证陵内的安全,因而没有将此门拆通,所以,遗漏了一个很关键的东西。”    “知道是什么东西吗?”苏亦问。    秦大爷这个时候,知道抢答了,“该不会是金子吧?”    众人哄笑。    老大爷也不恼,“皇陵嘛,金砖银砖多不胜数才对。”    苏亦无奈摇头,“其实,就是一个小石碣,被埋藏在券门之内,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具有指路意义,因为忽略了这点,工作队进行发掘的时候,走了不少的弯路,差一点就让整个发掘工作停滞下来。”    “一个小石碣真的有这么重要?”周雅琴弱弱地问。    这种人多的场合,平素胆子挺大的姑娘多少有些放不过开。    苏亦点头,“作用挺大的,为了更多地暴露地下情况,工作队决定在定陵明楼后再挖一条长30米、宽10米的探沟。这条探沟一挖,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就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啥稀奇古怪的事情啊?不会真的有鬼吧?”这个时候,门房秦大爷又忍不住发问了。    因为老大爷的岁数,苏亦也不好说啥。    他不说啥。    其他祖庙听故事的人,却没有那么客气。    有人说,“老秦头,你都快七十岁的人,还整天唠叨鬼,这么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