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杨书说天眼源流  (第2/2页)
帝的亲meimei,母系出身那是高的不能再高。    但鲜有人知的是……这杨二郎的父亲,同样很不简单。    他该是上古帝王,蚕丛的后人!    这点,从杨二郎额头的纵目天眼便看得出来。”    左右顿时惊了。    “上古帝王?”    “蚕丛又是谁?”    杨书抿一口茶水润喉,缓缓言道:    “说起蚕丛,便不得不说这川蜀之地。诸位当听过,那地方地势险要,道路曲折,交通很不便利。    上古时候更是封闭,凡人茹毛饮血,宛如野兽。    彼时便有圣人蚕丛养蚕缫丝,立法典文字,教化万民,建古蜀国,遂而称王。    传言他双眼突出,额上还生着一只纵目,活了四万八千岁。    直到数千年前,蜀人还会在汉州鸭子河沿岸,带上这样形象的青铜面具,祭祀这位伟大的帝王,现在该称之为……三星堆遗址,诸位若有缘,不妨去看看。”    杨书说得有鼻子有眼,本来权当故事听的看客,也不由信了三分。    疑问道:“真的假的啊,你这说书的唬我吧!”    “嘿,这有诗为证!”    杨书倒也不客气,摇头晃脑地诵读千古名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一屋看客,呆坐当场。    李太白什么人物,《蜀道难》什么水准。只开篇几句,这巍峨如山的气势,也能感染这些吃茶的普通人,那角落里的酸腐秀才,更是傻子一样不断复述。    看神情,杨书便知道自己震住了众人。    说书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    他一拍醒木唤人回神,笑道:“而这杨戬的天眼,便是得自上古先贤蚕丛,当真是一门好神通。”    接下来的话,杨书就更有发言权了。    原因无他,自己就有。    “睁而望远,能观九天十地。眯能探微,厘清恒河沙数。    若看人,能望气,以观其命数,只看一眼,便能知其过去,再看一眼,就能知其未来。    若观物,可窥破本质,知其所用。    若是对敌,无论妖魔鬼怪,仙神凡类,画皮幻术,尽皆无所遁形。更能以神光杀伤敌人。    诸般妙用,不一而足……就是对凡人来说,使起来容易头痛。”    ……    糊弄过一帮看客,杨书安然退场。三个铜钱吃到饱,又买了点日常用的,开心地回家去了。    刚刚关好门,他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无名古卷。    果然,如他期待的一般,神目天眼的奖励下边,又多出一行字。    【另赏,玄塔一层,冥府签令牌一筒】    杨书微笑,右手虚抓,签筒便被拿到手里。神目微扫,功能作用了然于心。    这东西就是县官,监斩官桌上,木筒里放的那玩意儿。拿出来扔地上,衙役办事,刽子手砍人。    这一筒签令牌,若扔出去一个,便有阴司鬼差帮他用刑。分别是笞刑,火刑,和锯刑。和席方平遭受的刑罚对应。    一筒拢共十二个。    “玄塔一层的小法术,对高人作用有限,但打鬼应该有奇效……现阶段用不到,留着玩吧。”    随手放桌上,杨书伸个懒腰,嘀咕道:    “黄豆好啊,健脾利湿、润燥消水,解毒下气……对不对啊,古卷兄?”    排个气浑身舒畅,杨书添点灯油,打算写写脑子里的故事。    可这刚点起灯,杨书就感觉后背一凉,鸡皮疙瘩起一身。    一手拍在肩膀,阳气弱了三分。    外边明明是春天,杨书却感觉自己身处数九寒冬,刺骨的冷意侵入身体。    未等他有所反应,另一边肩膀也被拍了。    杨书冻的打了个哆嗦,急忙说道:“不知杨某几时开罪了阁下,竟要取我性命?”    “呵呵……没什么得不得罪,就是借你身体一用。”    身后传来阴恻恻的笑声:“其实你昨日便该死,运气好,多活了两天一夜,到了阎王那里,记得替我道好。”    阴寒气息落向头顶。    ……    净妖司中的一段对话。    “跟丢了?”    “是……”    “不用太自责,汤监正若不愿被跟着,数遍九州也没几个追得上。”    “是!”    “还有个事儿,乌鸦们报告南城一小院中有死气,但第二天,屋主却活着走了出来。我记着是个叫杨书的说书人,你明儿去探探,若是阴魂借命还阳,便打杀了罢。”    “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