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章 打包甩卖  (第1/1页)
    挖到一艘宇宙战舰正文卷第65章打包甩卖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那帮老家伙这些天过得非常惬意,不仅吃好住好,居然还有“二锅头”这样的美酒伺候。    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对这里的生活,他们已经渐渐上瘾了,对回到乌克兰很是排斥。    因为已经有了安—124、安—225的全套图纸,西飞对安东诺夫这帮人,也不是太渴求,把他们丢在酒店里,任由他们来去自如。    这让一部分人很是担忧!    他们担心被遣送回去,继续过那种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作为他们的老大,却不担忧这样的事情发生。    果然!    第三天,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就被姜余通知,明天会有人过去接他开会。    腾达机械厂,会议室。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张书记,杨校长,陈松,李世林和姜余六个人聚在一堂。    在此之前,他们都参观了这个机械厂。    除了张书记和杨校长以外,其他几人得知姜余竟然拥有如此大型的现代化数控机床厂而感到震惊。    尤其是维克托·科瓦尔斯基这一个资深理工男,更是下定了决心跟着姜余混。    这太特么的有实力了啊!    是真土豪啊!    必须要跪!    因为只有他才能够深刻明白,这种顶尖的现代化数控机床到底意味着什么。    只要桦夏人不犯傻,在机械领域内短时间内超过欧洲,那是完全没任何问题的。    杨校长也不能说是纯粹打酱油的,除了兼职做翻译外,还要让他给些意见。    比如说,许多军工研究所良萎不齐,需要他给些建设性意见。    作为体制内的人,杨校长知道的内幕也更多。    陈松负责最后的谈判和签订收购协议。    ……    经过一番大讨论后,姜余大致明白了需要收购的种类。    航空产业是世界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竞争的重要战略制高点,处于制造业金字塔上的最顶尖位置。    涉及动力系统、机电系统、航电系统、航空材料等诸多领域。    乌克兰独立后,安东诺夫设计局之所以一直没有制造飞机,就是因为乌克兰没有全套的航空工业体系支撑。    尤其是航空材料这一方面,缺口巨大,根本不是乌克兰独立能够解决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安东诺夫设计局当时处境差不多就这个样子。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给出一个意见,收购或者入股阿维斯玛镁钛联合企业。    中阿维斯玛-镁钛联合体是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发动机制造钛材供应商,包括空中客车,波音飞机等在内,都离不开这家企业的供应。    它有无与伦比的高品位钛矿区和先进提炼技术。    最重要的是,阿维斯马钛镁拥有350多个国际生産许可证,可独自进行质量管理和生産检测。    它们生産的钛铸锭和钛合金半成品,除了卖给俄军方用于制造核潜艇艇壳和高速战斗机机体,还要满足美国波音35%钛材和欧洲空客50%钛材的需求。    华夏的钛铁矿储量2.2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28.6%,居世界第一。    但华夏当下的加工冶炼技术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    如今,全球航空业进入了一个低谷期,加上俄罗斯自己持续衰败了这么多年,阿维斯马钛镁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一年不如一年。    维克托·科瓦尔斯基自告奋勇,愿去俄罗斯一趟,帮忙收购或者入股这家公司。    在那边,他还是有许多老朋友,完全可以帮忙搞定这件事。    姜余完全赞同此事,并且交代陈松找几个人帮忙辅助一下,最好联合几家离岸公司共同收购。    而陈松的主要任务就是找一批专业的收购队伍,去选好的各个军工企业审查、评估和谈判。    张书记,杨校长,李世林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就跟着他去总装备处挑选企业。    再次来到资产处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姜余首先要找的就是有航空飞机资质的军工厂,其次就要筛选一些能够生产配套零配件的军工厂。    这些企业虽然都很落后,但只要更换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机床,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至于那些军工研究所,他打算把里面的科研人员全部打乱,分类整合,全部集中到京都。    那些非理工,非科研人员的领导干部,他一个都不要。    他那四合院的后方是一个占地面积非常大的绵织厂,据说已经资不抵债,在倒闭的边缘上。    他打算出手全资盘下来,建设一个大型的科研基地。    这所基地集实验和教学一体化,为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盘下了差不多15家企业和全部的军工研究所。    姜余大概算了一下,这些企业和研究所的总资产大概也就值十五六亿人民币的样子。    距离457多亿还相差老远呢。    他继续翻找这军属企业目录,希望从中找到一些适合将来发展,或者说是有前途的军工厂。    军工厂的工人们自律性一般比较好,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拥有的底蕴也非一般的民企所能够比拟的。    其实我们所熟悉的许多知名企业都是有军工厂背景的,或者干脆就是军工厂。    就比如:西门子,IBM,保时捷,诺基亚,宝马,劳斯莱斯,阿迪达斯,波音和空中客车等等。    他们最初都是军工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才逐渐面向民用市场发展,而且发展的非常好。    不到十分钟,又让他找到几个比较特殊的企业。    振远护卫公司,100亿,49%股权出让。    这应该是军方唯一的第三产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家公司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因为它是行业垄断。    所以,必须要入股!    另外,他还看到有江南汽车厂和昌河汽车厂出售。    “嗯,这个可以有。”    先养着,可以慢慢来发展。    这里居然还有一个矿产企业—783厂。    这是属于军属企业,主要是勘探和采集轴矿等特殊矿产的企业。    连这个都要出售吗?    李中校看到他有这个疑问,便笑呵呵的说道。    “国内的大型轴矿基本上没有了,国企和央企也接受了大部分开采权,他们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与其花大量的钱养着他们,那还不如让你去打理,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姜余满意的点点头,表示非常赞同。    然后,他又问道。    “是不是有关国家安全的矿产,这家企业队有权过问和干涉。”    李中校很肯定的回道。    “那是绝对的,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接管当地企业的生产。”    姜余又问道。    “那我接手这家企业后,刚才那个权利还有没有?”    李中校这次却没有立刻回答他。    因为实在太突然了,所以没有准备好这方面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