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05.你可相信,皇帝竟然还能愁死?(4300字求订阅) (第1/2页)
第893章905.你可相信,皇帝竟然还能愁死? 聊天群中,很多皇帝都被陈通的言论说懵了。 崇祯用力的敲着自己的脑袋,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陈通总会有这样颠覆性的理论呢? 自挂东南枝: “因为给予地方的权利越大,所以他们就越不敢造反?” “这是什么逻辑呀?” ……………… 李世民眼中满是愤怒,他嘴角勾起了一抹冷笑,陈通这次提出的观点,那就不应该是反常识了。 这绝对就是反智! 要是现在不攻击陈通,那李世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这可是陈通自找的。 千古李二: “这能有什么逻辑呢?” “这逻辑就是崩的呀!” “自古以来,就是皇帝给地方的权力太大,所以才导致地方做大做强。” “而地方的这些世家大族以及军政长官,他们就会伺机而动,谋夺江山。” “他们的实力越强,野心就越大,造反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就从来没有听说过,你给他们的权利越大,让他们的势力越大,他们反而越不敢造反的?” “陈通,你的脑子是被驴踢了吗?” “来来来,你告诉我,你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你不双标的话,我看你怎么能说清楚!” ………… 岳飞也是一头雾水,你让他去打仗还可以,但是一牵涉到这些治国的理论,他就感觉力不从心。 尤其是陈通这次提出的观点,简直刷新了他的三观。 他在心里面也是100个反对。 他也想知道,陈通到底怎么自圆其说? ……………… 陈通看到他们的反应这么大,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 陈通: “我用得着双标吗?” “我分析任何事情,无非就是用两个字,利益!” “赵匡胤给边城将领越大的权力,他们就越不敢造反,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为了利益!” ……………… 利益? 李治也在咂摸着嘴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陈通以利益导向来分析这个问题的话,那绝对不算是双标。 可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利益该怎么分析呢? ……………… 秦始皇眼中满是赞赏,这就是他对陈通非常欣赏的地方。 因为陈通去谈这些历史问题,自始至终其实就是围绕着利益导向。 任何事情都是从利益维度来分析,那么根本就不会存在双标的事情。 而纵横之道和帝王之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利益。 这一刻他都忍不住喝彩了。 大秦真龙: “这才对嘛,自始至终贯彻一个标准。” “这能叫双标吗?” “这才叫真正的本事。” “这才叫做真正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有的人老是叫嚷着为了情怀,但其实质上还是为了利益。” “聪明的人总会看到伪装之后的真相。” “而傻的人,总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 杨广哈哈大笑,眼中满是得意,他最喜欢看到的就是李世民吃鳖。 现在秦始皇都一锤定音,要让所有的皇帝以利益导向来分析问题,这岂不更说明陈通的正确性! 基建狂魔: “李二,看到没?” “这就是你的本事不行啊!” “我看你是没有能力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 李世民攥紧了拳头,他现在感觉到了整个世界的恶意。 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在死抬杠,毕竟谁听到陈通这么反智的言论,本能的就会反对吧! 就算是陈通说以利益导向来分析问题,但李世民觉得,这都不可能分析出这种结论。 千古李二: “陈通说用利益导向分析的结果,他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我怎么也想不到,给边城武将的权力越大,他们就越不会造反。” “这一个结论到底是怎么得出来的?” ……………… 朱棣也是一脑门子的黑线,他现在其实跟李世民一样,根本就想不通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是他把这些问题想通了,朱棣觉得自己在治国方面那绝对是厉害的不行。 刘邦嘿嘿直笑,他越来越觉得聊天群有意思,这才是真正展露个人才华的时候。 你到底有没有本事,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呀。 对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观点和结论,你说出来之后,是对是错,大家都可以看得见。 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看出真正的水平。 杀白蛇的不都是许仙: “陈通,那你就好好的教教他。” “很多人都觉得掌握了常识,那就可以成为人上人。” “这完全就是异想天开,掌握常识,只是让你不会变成反智人群。” “而你真正想成为精英,那你就必须有着自己的东西。” “人云亦云的事,只会让你成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而你也不可能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 崇祯艰难的吞咽了一下口水,他感觉刘邦说话简直太深奥了,这难道就是整个社会的现状吗? 掌握了常识,只能让你不成为蠢货。 而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才能成为精英吗? 他现在就迫切想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应对更加残酷的现实。 他现在越来越想知道,陈通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 聊天群中,很多皇帝也想知道,陈通到底是怎么来分析这个事件。 陈通: “其实我用的方法极其简单,是个人都会用。 想必你们也听过一句话, 有5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这就是从人类有思想开始,一直就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分析问题的办法。 那就是风险和收益的分析。 当风险大过收益之后,人们肯定不会去干这种蠢事。 只有当收益大于风险的时候,人们才会去受到刺激,才会愿意去做这件事。 按照炎黄的话来说,那就叫做:趋利避害。 而赵匡胤给边城武将的权力越大,他们就越不敢造反,其实就是因为:赵匡胤让他们造反的风险无限放大。 而让他们造反的收益无限缩小。 最后,当风险远远超过收益,我觉得就是一个傻子他也知道,造反是不划算的。” …… 就这? 朱棣当时就愣了,趋利避害,谁不懂呢? 诛你十族: “就这么简单吗?” “我本来以为你要用多么复杂的理论来阐述这一件事。” “原来说来说去,就只说了一件事,造反的风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