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26.唐玄宗时期的真正大功:姚崇灭蝗灾(4500字大章,求订阅) (第2/2页)
杀白蛇的不都是许仙: “看来我这一泡尿是滋不醒你了!” “所以我决定给你再留一泡。” “不用怕,总有一泡适合你。” …………………… 李世民此刻也气得想提剑直接砍了李隆基,你大爷的,你把我损了半天,感情这事还不是你干的! 你特么的也太不是东西了! 有你这么坑你祖宗的吗? 李隆基却没有一点儿被拆穿的那种尴尬,反而是梗着脖子,如同一个犟驴一样,恨不得朝别人狂吼三声。 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李三驴不可欺! 长生殿主李三郎: “反正只要是发生在李隆基朝的事,那就算是李隆基干的!” “这逻辑总没错吧!” …………………… 陈通点了点头。 陈通: “逻辑绝对没错。 如果说姚崇在做这件事情时,李隆基大力支持,那我绝对把这功劳算到李隆基的头上。 可你知道姚崇为了灭蝗灾,他付出了多少吗? 李隆基那就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 姚崇最后没办法,只能向李隆基保证:他姚崇如果去灭蝗虫,出现任何意外,那么姚崇愿意一力担当所有后果! 只求李隆基别拖后腿。 可即使这样,李隆基还不干。 因为天降蝗虫,就是说明皇帝无德,他害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更害怕天下悠悠之口,还害怕儒门借此发挥来逼他退位。 所以他不允许姚崇用皇家的名义去灭蝗虫,更不允许姚崇强制要求各州县地方官灭蝗虫,凡事只能商量。 如果姚崇无法说服地方官,无法说服反对灭蝗虫的大臣,无法说服儒家子弟,那么姚崇就不允许去灭蝗虫! 哪怕蝗虫把庄家吃光,也只能干看着。 姚崇这才开启了他的怼人模式,炮轰了大儒,文臣,还有地方官,直到把满朝文武怼得哑口无言,这才美人反对他下达的政令,开始捕捉蝗虫! 我就问,李隆基在灭蝗虫这个事件中,他到底起了什么促进作用呢? 完全没有! 他最大的功劳就是置身事外,还给姚崇增加游戏难度而已! 这功劳,简直不要太大。” ……………… 我去。 这李隆基也太不要脸了吧。 皇帝们此刻都惊呆了,你就是姚崇灭蝗虫的最大阻力,结果你还有脸说灭蝗虫是你李隆基的主要功劳? 人不要脸,竟然恐怖如斯! 吕后此刻都看不下去了。 第一太后: “虽然说刘邦不要脸,但李隆基绝对是青出于蓝!” “吃啥啥不胜,抢功第一名!” ……………… 朱棣也是极度鄙视李隆基的人品,不过他更想怼的是李世民。 诛你十族: “大家发现没?” “之前我们讨论李世民的时候,陈通就提出了一个观点,李世民在位期间,绝对不会受万民敬仰爱戴。” “反而会因为突厥人马踏关中,第2年关中又发生了蝗灾,所以更会遭到关中人的口诛笔伐,丢掉了民心。” “李世民的名声那绝对臭大街了。” “之前很多人还不相信。” “还说李世民必须是受到万民敬仰,敬仰个毛线!” “现在看看李隆基时期,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吗!” “李隆基还是经过了武则天时期,儒门的威信被大大削弱,可蝗灾来临以后,李隆基还害怕天人感应,万民还是再骂皇帝无德这才引起天灾。” “而在李世民时期,这天人感应岂不是更压得李世民抬不起头?” “那李世民时期,他怎么又会得到民心呢?” “靠改史书得来的吧!” …………………… 李世民真的是要吐血了,你朱老四的关注点果然与众不同! 你真是要抓住我不放,要怼我一辈子吗? 咱俩什么仇什么怨呢? 我撒个谎容易吗? 何必要这么拆穿呢!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呀! 还有这个李隆基,太不是东西了,你干啥事都要捎带上我,不踩我一脚,显不出你的能耐吗? 李世民觉得太难了。 看看人家老刘家,在看看咱老李家,这既是差距啊。 …………………… 曹cao,杨广,汉武帝等人都是眼中不屑。 看看,之前还吹李世民,现在在李隆基朝代,这佐证不就来了吗? 虽然你李世民改掉了历史,抹杀掉了当时所有的文献记录,可你有本事改李隆基时候的历史吗? 同一件事,发生在李隆基时期,李隆基就被万民唾骂。 而在你李世民时期,你就被万民敬仰了? 这不是扯淡吗? 唐朝这两个皇帝,那可真是劣迹斑斑。 不过现在他们也懒得搭理李世民,这家伙改史已经改得面目全非,看多了太侮辱智商。 他们现在还是比较喜欢听姚崇捕蝗虫的故事,毕竟这个在封建王朝,可是非同一般的功业! 人妻之友: “我就想知道,姚崇怎么力排众议,怼天怼地怼空气!” “然后让所有人都同意他捕蝗虫呢?” “这在儒家思想统治的唐朝,很难办到呀!” ………… 其他皇帝也都连点点头,尤其是朱棣等人,他们更明白: 在儒家思想统治的时代,要去捕捉蝗虫,让人们否定天人感应,是有多么的困难! 陈通也是对姚崇无比的佩服,尽管姚崇身上有很多文臣的缺点,但姚崇身上的优点更加的鲜明。 陈通: “姚崇其实是我比较认可的唐朝丞相,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 干实事。 开元三年,山东出现了大面积的蝗灾。 李隆基因为是经常发动政变,又把自己的老爹给踹了下去,还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一时间在民间的名声不是太好。 他登基以来,开元一年,开元二年,连续旱灾,本来就根基不稳,民间怨声载道。 接着开元三年,蝗灾袭来,李隆基吓得都快尿裤子了。 他很怕自己跟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被人怼成筛子,更害怕有人会借此机会来一波政变。 而就在此刻,姚崇却站了出来,他本身就不是儒家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天人感应,他就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事情。 他竟然提议,要让所有州县捕捉蝗虫,尽量减少农业损失! 李隆基当时都懵逼了,觉得这种想法简直太过匪夷所思! 根本就不敢,害怕被口诛笔伐。 结果姚崇不依不饶,硬要李隆基处理这件事。 李隆基被姚崇逼得没办法,就只能让姚崇去处理这件事,但他有一个要求,绝对不能让他自己的名声受损。 还要让姚崇自己去劝满朝文武,以及所有州县的地方官。 反正他不想管,也不想负责人,出了事都要姚崇背黑锅。 一时间,朝野非议,如同山崩海啸一样压向了姚崇一人。” 聊天群中,皇帝们都是心中一惊。 可以想象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那是何等的凶险。 这要是弄不好,祖坟都要被挖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