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换装与训练  (第2/2页)
了大喊道:“孟参谋长,要不要老子载你一段?”    “哎哟,团座还会开车呢,算了算了您给我当司机,这哪好意思啊。”    嘴上说着不要,身子倒是很诚实。只见他一溜烟地跑到副驾驶上坐着,冲着廖铭禹直乐。    董刀默默地坐到了后排,这个话语不多的战士,现在基本上是廖铭禹去哪他就去哪。    一起被拽上车的还有那个丁小二,这小子懵懵懂懂的不知所以,咋…咋又把我拽上车了呢?    廖铭禹无语地白了孟烦了一眼,挂上档位,朝着驻地方向开去。    ……    第二天,廖铭禹安排龙文章的第一营全员换装,按照当时计划单上的编制和武器配给。完成了第一营的整编。    第一营基本上是川军团的老人,基层军官也都是最开始吃猪rou炖粉条的那帮骨干,和一起从禅达坐飞机出征的老兄弟们。战斗力上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证。    其中有几百是后续加入编进去的溃兵。虽然最开始军容不怎么样。但不得不说,他们都算是经历了不少次战斗的老兵,战斗力都不算差。    不过遗憾的是,对于新式武器,战士们表现的不是很理想。    步枪冲锋枪还好说,M1加兰德你只要注意上子弹的时候把弹夹轻敲一下卡紧,再有就是当心自动回弹的枪机卡手指的问题。其他也就没什么了。    M2重机枪有点难度,主要是机枪组几个人配合的问题,还有对于这款武器的cao作熟练性,这款机枪不比马克沁。像什么换枪管啊,枪机的清理啊,枪脚架的安放啊都不一样……教是其次。主要是得多练。    这不,大胡子崔勇这个“机枪大师”,正皱着眉头不断研究着这款武器。手里拿着工具东拆拆,西看看。他对于机枪来说也是有一种独特的强迫症。非得搞清楚大致原理才肯罢休。    最难的还是迫击炮。60迫下连队,对于士兵的要求就有点高了,因为炮兵实在是太稀少。    克虏伯他们那边本来炮兵就不够,这下每个连都有4门60mm迫击炮,整个营还有一个直属炮兵连。炮兵的数量缺口太大了,有炮不会用这种情况可真尴尬。    没办法,练吧。老兵带新兵,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接下来这几天里,大家忙得是脚不着地,廖铭禹安排龙文章对第一营展开集训,训练要求就是体能和武器运用。    现在的武器配置比以前高出太多,如果不能完善各种武器之间的配合以及运用,那可真的白瞎了。    还有就是士兵体能的训练,反正现在廖铭禹有钱了,天天三顿饭管饱,每天至少一顿有rou吃。    而第一营作为全团的尖刀,武器装备最好,战斗力必须保证最强,所以在体能训练上更是加大力度。    早上5公里跑步,吃过早进行来回15公里徒步武装越野。下午进行连队之间的战术配合训练。傍晚再来15公里的武装越野。晚上站半个小时军姿。    这一套下来把这帮孙子折磨得惨叫连连,要不是廖铭禹身先士卒,所有训练里都和士兵们一起经历,这帮家伙早不干了。    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也把他们累的像狗一样,每天回到营地基本上都瘫软了。他们心里不断的想着……这哪里是训练,简直就是这无情的折磨,阎王爷也没这么狠。    第二营情况有些不一样,因为新式武器不足,除了人员编制和第一营一样,武器配置上还是以中正式步枪为主,配合捷克式和马克沁,少量的冲锋枪为辅。    伤员们陆陆续续开始恢复,痊愈的士兵挑出一部分能力突出的,安排到二营做基层军官。他们的训练比起第一营稍微轻一点,但也让这帮孙子苦不堪言。    训练虽然辛苦,但大家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每天过得极其充实不说,部队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团长大人说话算话,每天都有rou吃,白面馒头大米饭换着来,时不时的还能炖点鸡鸭鱼打打牙祭。武器装备给的是最好的,马上到月中又可以领饷钱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