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猥琐发展  (第2/2页)
。    其实对陈松来说,100万港币就足够了,他心里就只希望这个小老板不要大手大脚,至于cao盘来的收益,他压根就不在意。    姜大邺要求他现在去做两件事。    第一,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开曼群岛、萨摩亚、塞舌尔、安圭拉等开设多家离岸公司。    每个地方至少有3到4家公司。    第二,在香港本土寻找一些股市,期货cao盘手。    最好优先选择一些大龄并且有家庭的人。    第三,在中环租一个写字楼层,作为以后的办公场所。    吩咐完这三件事后,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就让陈松自己先回去了。    11月17日,上午九点。    姜大邺来到了香港中环的云辉大厦。    陈松在这里租了2百平米的写字楼层,一年180万港币的租金。    陈松和他招聘来的20个cao盘手将在这里工作。    姜大邺对陈松的高效率工作态度颇为欣赏。    短短两天时间,居然把三件事都完成的井井有条。    换作是他自己,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得如此出色。    姜大邺这次来,除了看看他团队和工作环境,还要给他们制定了未来半年的工作计划。    他现在优选的目标就是纳斯达克股市,重点范围就在互联网,生物科技,高新技术概念股等等。    他要趁着美国那些资本大佬还没有把目光投放到这些公司股票的时候,尽快逢低吸筹。    这次过来,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陈松的一个朋友,是一个股票分析师,最近从刚从美国回来。    陈松的意思就是想把他也拉过来。    但是他年薪就比较高了,要求是50万美金。    姜大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因为人才永远都是最缺的。    姜大邺可以预知未来,但不可能事事都亲为吧,他只要掌握大方向即可。    何况50万美元的年薪,又不需要马上支付,做为一名资深金融分析师他完全可以用他的知识把这50万美元随随便便就赚回来了。    如果现在错过了他,将来可能会后悔死了。    陈松打个电话把老友喊了过来。    这个金融分析师虽然长的很大众化,但是他有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名字叫做古问天。    要知道,名字是不能随便乱取的,能取这个名字的,而且平安无事的活到现在,你得想象他的命能有多硬。    历代帝皇和将相,都不敢取这样霸气的名字。    这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个人将来可能是周洪宇是一个福将。    古问天的家庭成员并不复杂,上有父母,下有两儿两女,全家八口。    除了他两口子在美国工作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在香港生活和读书。    虽然他在美国从事证券行业多年,本身也持有美国护照,但是根本就没有得到普通美国人应有的待遇。    华人在美国金融证券领域中,是不可能拥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美国白人精英和犹太人不允许过多的华人涉足这个敏感的行业,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对国外的金融系统发动攻击。    这里牵涉的机密实在太多,如果华人参与进来,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培养出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这种限制措施,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华人的智慧实在太过强大,这让其他人种倍感压力。    美国科学院华人院士80余人,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李政道、朱棣文、丘成桐等。    美国工程院华人院士约140人,譬如崔琦、胡正明、戴宏杰等。    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文理院四院华人院士约300余人。    过去几年来,每年新增选的华人院士大约6-15名,这还是美国政府极力压制的结果,他们不希望华人一家独大。    在美国的高科技和网络公司内的员工中,华裔占比也是相当高的,一般都能超过10%。    在微软总公司的研发部有25%以上都是华人。    在美国,华裔的占比也就1%左右,美国精英们是不可能把国家最重要的命脉交给他们把持,就算是培养他们也不行。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岛国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就行了。    如果中国也要这样,所有的美欧政府都会坐立不安,芒刺在背。    古问天去美国的证券公司任职,已经注定了是一个悲剧,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    姜大邺承诺,等到合适的时机,会让他接管启辰投资公司。    古问天面对姜大邺的厚爱,也很是感动,当即承诺不负重托。    他会以实际的成绩证明,姜大邺的选择是绝对英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