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章 要不,钻个狗洞  (第1/1页)
    “当然是去谢阁老的家。”    朱厚照理所当然道。    他手中有这么神奇的事。他这太子能不研究研究?    这都不去研究,他朱厚照还是什么朱厚照?    他当然要趁着谢迁不在家,去谢迁府上研究一下。    书上可是说了,谢迁把鬼娶回了家,还给他生了儿子。    哪一个是女鬼?次子是女鬼的儿子吗?    鬼生的儿子与普通人生的儿子又有什么不同?    会说话吗?可以吃饭吗?还是吃香烛?照照太阳,会怎么样?    真真是好奇死本太子了。    刘瑾一听去谢阁老的府上。    他忍不住的上下打量太子。    如果不是他们一起出的宫,刘瑾怕是以为这是个假太子。    要知道不爱学习的朱厚照,最怕的就是三大阁老。    所以当朱厚照听说李阁老父亲病故,按朝廷规矩守制去了。    知道少了一个阁老讲课,当时朱厚照欢实的厉害,简直是开心的有如死了老师一样。    现在朱厚照却要到阁老府上?    这是发烧,病了?    “刘伴伴快一些,你再不快点,本宫就走了。”    朱厚照心急见女鬼,见鬼儿子,哪里有功夫等刘瑾发呆发傻。叫上一声,便直接去了。    刘瑾一边跟上,一边心想:不管太子是为什么去的阁老府上,这波稳了。    他是一点儿也不担心朱厚照敢在谢迁府上惹事。    ……    “古今三太傅,吴越两东山。”上联中的三太傅,是指能代表东山谢氏辉煌历史的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明太傅谢迁,其中谢安和谢迁都曾在今临山境内的东山留下活动的踪迹。下联中的两东山,则是指上虞东山和临山东山,正是因为有了谢安和谢迁,使临山东山在东山谢氏心目中成为与上虞东山并重的圣地。    由于其存在,都成“圣地”了。    可想而知谢迁的粉丝有多少。    只见谢迁府外,许多崇拜和仰慕他的书生,大清早就堵在门前要签名,更疯狂的,见了轿子马车就追。    那等疯狂劲儿,是恨不能让“圣地”的圣子(谢迁),溅上自己一身泥点子啊。    有了那泥点子,那衣服就不是衣服的,而是传家之宝。    当然,他们更希望的是以此拜入谢迁门下,受他教诲和提携。    人家那一家子,从晋朝就是太傅,宋朝是,明朝还是。    这是什么?    这是气运深厚之辈。    妥妥的位面之子,文曲星下凡。    是的,儒家不信神,但他们信文曲星,信气运。    说的白了,就是“什么对我有用,我就信什么”。    而一旦有什么管到我头上了。    皇帝,给你架空了,随儒家教鞭起舞。    神?    封建迷信的干活?    如果说天老大,皇帝老二。    他们则是与天平齐之人。    把这个设定代入进去,便可以知道人家粉丝的疯狂。    怼天怼地怼皇帝,就是这么不给面子。    太子?    朱厚照看到书本就走神,现在一口气看到这么多的读书人,他头晕。    “殿下,这怎么办?这也进不去啊。”    刘瑾看到这许多疯狂的粉丝,也是担心害怕的紧。    这要是一个不小心,伤了太子怎么办?    “走,咱们不走正门。”    朱厚照发现这正门是进不去的,只能去后门。    但是他聪明,人粉丝也不蠢。    后门,照样是那么多的人。    谢家的下人出入后门购买物资。门一开,读书人便纷纷涌上去,举着自己的文章,恨不能冲进去。    后门如此的疯狂,比前门还厉害。    前门人多,大庭广众,多少还要些脸面。    可是这后门,就没什么人。    脸面?能有当官香吗?    不要了,不要了。    扬着手中的文章,连人家下人都不放过。    弄得谢家下人只能告饶:我若是看的懂文章,能当下人吗?    “殿下,这怎么办啊!”    前门都进不去,更不要说后门了。刘瑾没办法。    刘瑾是没办法,但朱厚照有。    只见朱厚照转回刚才走过的巷道,死死盯住谢家侧墙上的一处洞洞--狗洞。    朱厚照很为难。    一方面,他知道他是太子,不好钻狗洞(正常人都不会钻,这与是不是太子无关,这与要不要脸的关系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朱厚照真的是很想见鬼妻,女鬼生的儿子。    这真的是太好奇了!    要不,钻了?    很明显,在好奇心与脸之间,好奇心再一次的羸了。    这是朱厚照的基cao,他就是一个没脸的。    历史上,朱厚照当了皇帝后。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终于反了。    朱厚照找到借口,再次御驾亲征。为图个耳根清净,下旨“再言之,极刑”。群臣已经领教了皇帝的执拗,自己也精疲力竭,只好随他去了。    八月二十六日后,大军走到涿州,却传来了再坏不过的消息——南赣巡抚王阳明丝毫不懂得体察圣意,居然不等朝廷降旨就率军征讨,三下五去二就把不争气的宁王活捉。厚照闻报跌足不已。叛贼已平,还亲什么征呀?但朱厚照自有他的鬼聪明,或者说“不要脸”,他隐匿捷报,继续南行。    要知道这可是谋反叛乱,但凡要点儿脸的皇帝,听到平叛,还不开心的昭告天下?    但朱厚照偏不。    这一闹足足八个多月。王阳明早在六个月前就把宁王押到了南京,苦求皇上受俘,朱厚照一概不准。最后王阳明终于福至心灵,重新报捷说所有功劳全是大将军朱寿(朱厚照自称)先生的,靠他老人家的威德和方略,以及他身边的一干功臣,才能迅速平乱,自己亲冒矢石、大战鄱阳的事迹自然一字不提。    这一本递进去,这个不要脸的,竟然真的准奏了。    受俘之后,朱厚照总算勉强同意北返。走了一阵子,又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臣下闻之如五雷轰顶,劝谏的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就是朱厚照,完全的没脸没皮。    没脸没皮,天下无敌。    钻个狗洞。算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