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 我的特长是特长  (第1/2页)
    贾诩听得一头雾水。    不过很快,他眼见为实,亲眼目睹了那“玻璃杯”。    “这不就是……水晶杯?”贾诩久居西凉,对西域水晶杯也有所耳闻,眼神一亮,又有些惊疑,“烧制?”    他细细端详。    手中,玻璃杯晶莹玉润,折射着点点斑驳,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真美……”贾诩面露迷醉。    他不是贪财之徒,却也能看出,这“玻璃杯”绝对是价值不菲。    “哟——有戏,嗯,有点样子了。”杨信来回把玩着玻璃杯,差点蹦出了家乡话。    就他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玻璃杯只能算残次品,远不及后世那般纯净通透,但糊弄糊弄古人,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杨信嘴角含笑,仿佛能看到,朴实无华且枯燥的人生,正朝自己打开了一道门缝。    “一旦量产,咱们弘农杨氏就能一夜暴富了。”他的唇角上翘,轻拍了下杨修的肩膀,以示鼓励,“到时候,阿修,你就是咱家的大功臣!”    “你是说,这东西还能量产?”贾诩闻言,这次是真的震惊了。    “当然!这可都是有数据记录的。”杨修一脸傲色,取出一卷竹简,“每次烧制时,用碳量、石英砂、石灰石等成分的配比,工艺流程,烧制时间等,我可都有严格记录的。只要数据一致,就必然能烧出九成相似的玻璃杯。”    谈及自己的工作,他如数家珍。    “石英砂?石灰石?就这些东西,能烧制出水晶杯?”贾诩愈发惊讶。    “是玻璃杯。”杨修纠正道。    贾诩想了想,连连发问,都是有关玻璃杯烧制的。    杨修对答如流,他逻辑清晰,又存了炫耀心思,当即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贾诩则耐心倾听,不时点点头,许久后,转头道:“杨信,你这幼弟很不错。”    “我早说了。”作为兄长,杨信也是与有荣焉。    双方都很满意。    “阿修,我替你择了一位良师。”杨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满面春风地道,“从今往后,你就拜入文和先生门下,随他学习谋略。”    贾诩颔首,也笑着道:“繁文缛节就不必了,行个简单的拜师礼即可,束脩给够就行了。”    “束脩自然不缺。”杨信大喜,赶忙道。    “就你?”杨修却傲气上头,梗着脖子道,“我可是堂堂弘农杨氏的嫡子!你一个穷酸书生,有什么能耐?想当我的老师,你还不够格!”    啪~~    杨修捂着后脑勺,泪眼汪汪道:“拜见老师。”    正如杨信所说,双方都很满意。    ……    下午。    杨信去找了赋闲在家的爷爷。    他想“扩军”。    男人的胆气和腰包是呈正比的,杨信腰包鼓了,手中又有良马,胆气自然也足了。他有两个想法,其一,是将甲士“下马战上马行”的构想付诸实施;其二,则是组建第二支骑兵,轻骑重骑皆可。    却不料,张奂也在。    不过,杨赐、张奂两人是多年老友,这倒很正常。    只是,杨信本以为,两位当世顶尖的儒学大家会面,不说曲水流畅,也不说臧否古今,至少也该是对坐手谈或者赏玩书画,尽显写意风流才是。    却不料,两人在玩博戏。    博戏,说白了,就是赌博。    喂喂喂,形象呢?    杨信在心中吐槽。    他自然是十分看不惯的。    虽然穿越了,但杨信也秉承了上一世的优秀品德,成为一个正直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自小就立下誓言:我杨某人与赌、毒不共戴天!    当然,他再义愤填膺,胆子再大,也没胆在这两位面前造次。    杨信小心伺候着,端茶送水,并见缝插针,详述了自己的扩军方案。    “给甲士配马,这个可行,便于行军。”杨赐颔首,却否决了杨信的第二个想法,“至于第二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