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大案起(四)  (第2/2页)
辅药便是臣。主副药相匹配,药理得当便可治病。”    “可是现如今这天下已经病入膏肓了。朕也一直在找寻一个答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刘一璟听到这里,赶忙跪拜在地上。    “臣曾回乡的路上,时常会见到路边倒地的骸骨,饥瘦的流民。臣也时常在想,这天下倒地怎么了。”    “主副药匹配便可以医病,医天下。圣明不过陛下,罪在臣躬。”    朱由校站起来,亲手抚起刘一璟,递给他几张关押在诏狱中官员的供状。    “他们已经招供了,看得朕触目惊心啊!”    刘一璟拿起来仔细看去,不一会额头便布满了细汗。    忍受不了折磨的几个官员,率先招供了。为了自保,秉着法不责众的想法,牵连进来的官员越来越多,品级越来越高。    甚至尚书级官员都有一个,勋贵们也参与了进去。    这如果真的要全部追究下来的话,半个朝堂,多数皇亲贵戚都得受到处罚。大明朝的行政要陷入瘫痪。    这可是官场的大地震了。    朱由校拿起桌上那本《韩非子》,装模作样的看了起来,仿佛不经意间般问道。    “刘爱卿,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做?”    刘一璟从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咽了咽口水,答道。    “陛下,不易牵扯过深啊!只诛首恶便可。”    “嗯......”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但是事情出了,不可不管啊,这是朕临时起草的一个方案。爱卿看看可有什么补充的地方吗?”    说完,从桌子上又拿起一本奏疏,递给刘一璟。    方案?刘一璟有些不相信,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能想出什么可行的方案来。    好奇之下,还是看了起来。    足足半刻钟,刘一璟越看越心惊。已经不仅仅是方案严密可行与否了,而是他发现,这才是朱由校真正的目的,这是要彻底掘了文臣的根啊!    平复了一下之后,刘一璟问道。    “陛下想扩宽吏员升迁做官的机会?”    “不错,众所周知,吏员升迁希望渺茫,便只好开始盘剥欺压百姓。现在朕便给他们这个机会。”    朱由校点点头,问道:“爱卿觉得可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刘一璟再次看了看朱由校起草的那份方案,说道。    “陛下,臣觉得应交于吏部来选拔。”    交给吏部选拔?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看着刘一璟。却突然问起另一事来。    “既然爱卿说军饷贪污案不易牵连过甚,那‘红丸案’呢?”    “这......”    刘一璟再一次被难住了。    总不能也从轻处罚,继续让方从哲当首辅吧?那忙活了半天岂不是白忙活。    但是,不从轻处罚的话,又凭什么从轻处罚了那些东林党?    “刘爱卿,你们弹劾方首辅说,他进献‘金丹’于先帝。可是我听说当时李可灼去内阁进献的时候,刘爱卿也在现场啊。”    听朱由校这么说,刘一璟急了,再次跪拜在地上。    “陛下,臣当时可是万万不信的。找人把李可灼轰出了内阁。”    “方首辅不也一样不信,把李可灼轰出了内阁吗?”朱由校步步紧逼。    “可先帝问询‘金丹’之事的时候,首辅大人模棱两可的回答,让先帝信以为真。”    “朕记得,方首辅当时说的是:‘金丹’之事,决不可信啊。方首辅何罪之有呢?”朱由校装作不懂的样子。    刘一璟再强词夺理也没用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连这样的小细节朱由校都熟知。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预想,自己甚至都有身死的危险,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    “如若把因此把方首辅治罪的话,刘爱卿也得受牵连。朕却要失去两副可医国救世的佐药啊。一面是孝,一面是国。朕何其难以抉择。”    朱由校看着刘一璟已经颓败的趴在地上,表现出左右为难,痛心疾首的样子。    要么以弑君的名义全部抄家灭族,要么乖乖的按着陛下的方案走下去。    刘一璟此时才真正读懂了朱由校的目的。不由暗暗心惊,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竟有如此心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