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赈灾(八)  (第2/2页)
柳堂看望了四周,瞧见那边正好有一堆粪,至于是何粪,肯定不是人粪。    刚想亲手抓一把来,那百姓便劝住了韦柳堂。    “官爷,这粪脏。还是我们来吧,官爷说,我照官爷做。”    柳堂笑了笑,看着手里切好的三块土豆,道:“本官啊,亦是农民出生,没何脏与不脏的。若是没有你们,我们当官的哪能吃得饱啊。”    说后,韦柳堂便伸手了过去。    “官爷。”    那百姓还想劝着。    “没事。”    这下,这百姓们方才未阻止着。    韦柳堂拾取了粪,走到田里来,刨个坑。    只见,韦柳堂俯下身子来,将手里的粪放进了坑中,再将手里的几块切好的土豆放进坑中,然后将黄泥土盖上,最后在其上淋了一瓢水来。    “官爷,这样就好了?那以后可否需要做什么?”一百姓问道。    柳堂笑了笑,道:“刚才我所做的,是最简单的。要想种得更好啊,应当在土豆切开的那面裹上草木灰,等牙明显了,再种到田里来。另外,种好后,这排水渠亦要做好。若是排水渠未做好啊,到时下雨了,田里积水多了,这种啊,容易腐烂。”    “原来,种土豆这么麻烦啊。我还以为,把那块丢到田地里,什么不用管了。”一百姓道。    柳堂笑了笑,拍拍手,看向了这些百姓,道:“如今,国家多难,边关外有后金军,国内又有饥荒。因此啊,种土豆是最好的选择。”    “官爷,那麦子还可种吗?”一百姓道。    “种,倒是可种。恐收成不好,说不定这一亩田收到的麦子只有一斤左右。”    “官爷,那麦子想要收成好,何时才能种啊?”一妇女道。    “如今,大明朝正处于小冰河时期,每年气温皆很低。要想麦子收成好,得等到几时年后。”    “官爷,何是小冰河时期?”一十几岁的孩子道。    说起来,在这样的年代里,这十几岁不是孩子了,而是有能力的成年人了。    “所谓小冰河时期,便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是天空会打雷、会下雨、会下冰雹。小冰河不可怕,只要我们大量种植土豆,能够甜饱肚子了,便是最好的了。”    “好了,乡亲们学会了,便去种植吧。”    韦柳堂一说,这些百姓们便去学着种植了。    为了不让其他各州县的百姓们不会种植土豆,韦柳堂与苏清露便骑着马,每到一个县便教着百姓们一遍。    待百姓将土豆种植好后,韦柳堂每隔几日,皆去田间看看。    在他心中,这些土豆比命一般的还重要。    说起来,小冰河期始于13世纪,在17世纪达到巅峰,并最终在大约200年前减缓了活动趋势。    在它的巅峰时期,北欧一带饥荒肆虐。有人认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饥荒中丧生。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冰雪蔓延: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白雪皑皑,中国的农作物歉收,苏必利尔湖面开始结冰。    如今,科学家仍无法断定小冰河期开始的确切日期,因为欧洲各地气候变冷的时间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时间则大致相同。    可以确定的是,欧洲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数百年的寒冷恶劣的气候。    有关小冰河期的相关资料以欧洲地区最齐全,在世界其他地区资料则残缺不全。    但是冰河学家发现公元1600年左右,世界各地许多冰河开始向低处延伸,而在过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则明显往高处退缩。    虽然尚缺乏颠扑不破的证据,许多资料皆显示小冰河期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各种古气候资料证实了这一观点。    譬如,中英格兰的温度、加州白山的树木年轮宽度,皆显示气温在13世纪开始下降,一直到19世纪才明显回升。这些资料取自不同地点,估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是都指出小冰河期曾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发生的事实。    如此,每逢遇到暴雨、大风,柳堂皆是跑到田中观察着土豆苗,这期间的他,不像是百姓,倒像是农民了。。。    日子的一久,远在京师的家人们开始担心起了韦柳堂来。    “如今已是九月中旬了,这柳堂怎还没来呢?”    “柳堂这一去啊,去了快五月了,也不知道他在那边怎样。”    娘坐在榆树下自言自语着。    一旁的玲儿听着娘的话,自己倒是想说句话,但又无话可说。    玲儿心里也在盼望着柳堂能够快些回来,自己仍然清楚记得:上次鸿志的生辰,柳堂错过了;乞巧节之时,柳堂也错过了;中秋节之时,本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柳堂错过了。    但玲儿并未怪罪柳堂,他知晓,柳堂在陕西那边,亦是不容易。这事干好了,皇上高兴,若是未做好,皇上便惩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