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章 审核通过 (求投票!) (第1/1页)
19号,周一,已经和方成联系过的李星灿,按照方成的提示直接向北京移动提交了sp增值服务接入申请书。 然后在第二天晚上,李星灿在五星级酒店摆了一桌,准备宴请北京移动的几个重量级人物: 北京移动公司副总赵明生; 北京移动公司市场运营部经理宋山河; 北京移动公司技术部部长韩明。 这个饭局是方成帮忙拉起来的,这些人自然也都是看着方成的面子才过来的。 从中国的商业发展史来看,很多交易都是在酒桌上达成的,当然也包括不少像李星灿这样官方和商人之间的接触。 饭桌上就是谈判桌,而酒就是谈判的武器。 其实这很可能是商人最早发明的一种策略。 因为很多事情放在酒桌上谈,往往就会变得容易的多。 喝的醉醺醺的,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答应了下来,然后酒醒了,你是认了,还是不认? 酒品如人品,坏了酒品,传出去了,以后交朋友都不容易。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这些身份地位不低的人,在酒场上答应的事情都不会反悔。 当然,如果(事情)关系重大,那就另当别论。 李星灿既然想在SP增值服务领域有所发展,自然就不能仅仅指望方成帮忙联络一下关系,仅仅通过技术审核就足够了。 对于繁星科技更为关键的是,认识一些人,在移动内部慢慢形成人脉。 就今天约见的这些人,手里都掌握着不小的自主权利,随便给你点政策支持,就能让你受益匪浅。 人家是平台方,掌握着全部的资源,而繁星科技这样的sp增值服务商,说的不好听点儿,不过是给摆摊儿的罢了。 就像淘宝一样,给你流量,你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不给你流量,你就慢慢熬吧,看看能不能熬出头。 李星灿是带着刘远清和郭子旭一起来的,毕竟SP增值服务平台接入还是要看看技术水平的。 晚上7点多,方成和赵明生一行人就到了。 方成作为中人,给两方的人相互介绍之后。 赵明生就笑着道:“李总真是年轻有为啊,不到二十岁,就干出一份事业来了。” 韩明也是笑着点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 宋山河也是笑着感慨道:“是啊!是啊!看着李总我都感觉,我要退休了!” 李星灿摆摆手,笑着道:“赵总,宋总,韩总还有我们方处长,你们现在的年龄,经历,经验都是最顶峰的时候,你们才是这个时代的擎天之柱啊!” 摆摆手指着自己,刘远清和郭子旭三人,然后继续道: “我们不过是那些耐不住寂寞,想在你们的荫蔽下,看看能不能折腾出一些事情来的年轻人。 我们想趁着现在年轻,不需要像你们一样承担更多的责任,能折腾就乘早折腾,至于会不折腾到最后一场空,谁也不知道。 虽然我觉得很有可能,但是也无妨。 反正我们还年轻,是成也亦可,败也无妨! 人生多经历些,总会有些感悟的。” 赵明生点了点头,对着方成笑着道:“方处长,你这个小学弟,不简单啊!” 方成也是笑哈哈的道:“赵经理,这我可比你要更清楚。” “怎么说?”,赵明生笑着问道。 “怎么说,当然坐下说!”方成伸手示意入座。 “哈哈……” “对对对!坐下说,坐下说!” 坐下之后,自然酒都要满上,满上之后,李星灿自然要说几句然后开始敬酒。 至于之前的这个问题,自然就被忘却了。 李星灿酒量虽然不算怎么好,但是认真喝也能喝个一斤。 宋山河和韩明一人干了几杯之后,面色红润,装做一副醉态,更准确的说是处于半醉,半不醉之间,但还是尽力陪着。 可赵明生,宋山河和韩明几人不清楚啊! 看着有些神志不清的李星灿,想着他这个年龄,又是南方人,喝这么多,也是很不容易了,赵明生几人也是感受到诚意了。 于是纷纷不让李星灿再喝了,李星灿自然要逞强一下,表示要配好几位领导。 当然一来二去的,酒还是没喝成,意思却已经到位了。 晚宴结束之后,刘远清和郭子旭两人扶着李星灿给赵明生几人送别的。 当然,也少不了送一份礼物。 宋山河和韩辉的是两瓶茅台,两条中华,外加一张500的超市购物卡。 当然,赵明生也一样,不过购物卡换成了一千的。 就在晚宴的第二天,也就是21号,繁星科技的接入申请就被通过了。 然后就是上线测试,根据北京移动技术部部长韩明的意思: 测试时间就十天,如果在这个期间,能正常运营,没有技术问题的话。 那么下个月1号,繁星科技的sp增值服务业务就能正式上线。 如果有问题,韩明也会帮忙协助修改,争取早日上线。 这就是这顿酒宴和送礼的作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顺畅的多。 …… SP增值服务发展到后来,已经延伸到很多领域,甚至很多内容都演变成了智能机时代的重要内容产物。 但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向:短信互动、短信交友以及短信图铃。 短信互动是与媒体合作,做节目类互动点播。 短信交友主要是指以手机QQ为代表的聊天通讯软件; 短信图铃是指基于自由网站,提供屏保和铃声下载。 短信交友是要有先决条件的,因此现在的繁星科技很显然只能选择短信互动和短信图铃两条路线。 第一项,就短信互动领域而言: 在SP增值服务业务刚刚展开的时刻,自然不会像后来那样能在电视里点播节目,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当然,繁星科技也绝没有那个能耐去说服电视台专门设置一个这样的频道。 眼下,李星灿想到唯一的途径就是“电台”。 在2001年,电台和收音机在中国,都还是时尚的产物,并未落伍。 学生们都喜欢接着学英语的名义让家里买一部收音机,但其实真实的想法是能买上几碟磁带,听听时尚的歌曲。 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电视,听听电台广播就能接受到不少的国内外消息。 休闲的时候,也可以换个频道,听听歌曲。 至于出租车更是必备一台收音机,既是为了乘客,也是为了无聊的时候,打发一下时间。 用户量不小,用户习惯也可以慢慢培养,一切都有设想的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