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 封王拜相,踏破山门 (第1/2页)
这一场浩浩荡荡的皇城观礼,于万众瞩目中开始,又在天下齐贺里结束。 圣地,朝臣。 尽皆俯首! 周天高手,江湖武人。 齐声道贺! 这样的登基大典。 无论万载之前。 还是万载之后。 都无几人可以做到。 大典落幕,登基礼毕。 按照规矩,赵穆应当宴请群臣,与之同乐。 大赦天下,彰显仁德之心。 他独立于汉白玉长阶上,并不言语。 轻轻抬手,收起紫霄宫镇压山门的雷池大印。 袖袍一挥,风流云散,万里晴空。 而后,转身走进太和殿。 云漱玉迈出御道,面向众人。 微抬下巴,正声道: “请群臣入席!” “请正宗修士入席!” “请诸位观礼者入席!” 声音如珠玉落盘,由近及远,洒落开去。 而后。 大气磅礴的恢弘礼乐适时地奏起。 苍凉的号角,呜咽起伏。 美妙的编钟,应和发声。 琴瑟笙竽,黄钟大吕,浑然一体。 宏大的,震动人心。 手持彩绣礼戟的禁军一个个目光狂热,如敬神灵,山呼万岁。 偌大皇城,那一声声山呼,如松涛回荡于群山万壑。 余音不绝。 传出重重宫门, 传出八百里天京。 要不了多久。 就会传遍天下四十九州。 文武百官鱼贯进殿,其余人也是如此。 纷纷落座。 “诸位与朕,共饮此杯。” 赵穆神色轻松,靠在那张九五宝座上,拿起桌案上的金盏,微微笑道。 “多谢陛下!” 众人附和。 “这位大周天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霸道。” 风行空眸光闪烁,放下酒杯。 他来天京之前,听闻黑龙台对待江湖帮派,下手狠辣。 动辄悬首城门,抄家灭族,发配充军,没收私产。 简直令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 可眼下一看,并未像传闻中那般可怕,反倒显得气质温和。 “朕,欲立一座稷下学宫。” “各位爱卿,天京城中可有什么合适的地方?” 轻歌曼舞之中,赵穆忽然说道。 顿时。 饮酒同乐的欢快气氛凝固住了。 这可是大事! 天京有书院。 世家有私学。 皆是传道受业解惑之处。 可中土神州,历经万载的风吹雨打,且能被称之为“学宫”的地方。 从来只有一座,再无别处。 “陛下这是铁了心要把圣地的立身之本,都给彻底掘断。” 闻太傅眼观鼻、鼻观心,并不答话。 他忙于推行科举,筹办学宫这件天大的难事。 一是实在抗不下,二是也分不出多余的精力。 并非随便请几位大儒,招一帮学生,开设几门课程。 一座学宫就算成了。 没有开宗立派的醇儒贤达,没有能够经世济民的学说、学问。 怎么可能吸引天下士子纷纷来投。 最多也就糊弄一下没有门路的寒门子弟,没有银钱的贫苦学生。 “微臣觉得,紫金山藏风聚水,青山秀水,可以陶冶性情,正好合适。” 左相却是当仁不让,率先出声。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彻底安静下来。 闻太傅闻言,眉毛抖动了一下。 暗自感慨: “到底是左相,最会揣摩圣意。” 紫金山上,庙宇众多。 大周第一禅林的灵谷寺,其山门位于天茅峰。 平日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织。 选此作为学宫,可以说一举两得。 “左相提议,甚和朕心。” 赵穆眸光闪动,自右相被扣上谋逆大罪,左相便闭关不出。 因为那范阳卢氏出身的卢子维,曾是他的学生。 还数次上书,主动请罪。 总而言之。 这位稳居庙堂数十年,从而屹立不倒的左相,很会审时度势。 选用紫金山,一是立学宫,与圣地唱对台戏, 二是找个由头,借机清理佛门、道门等残余势力。 “陛下,再立学宫之事!极为重大,还请三思!” 工部尚书硬着头皮规劝道。 大周天子上位以来,被抄家、被流放、被下诏狱的官员,拢共已有数百名之多。 光是那一桩金沙帮的漕运大案,涉及牵连的人数就超过两百。 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便不下十位。 杀得人头滚滚,心惊胆战。 这个时候站出来,违逆陛下的意思,其实不太聪明。 “宋爱卿有什么高见?这里不是金銮殿,没有那些繁文缛节,君臣规矩,你可以畅所欲言。” 赵穆笑意依旧。 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书,乃是寒门出身。 之前籍籍无名,勉强混上一官半职,当了都水清吏司的主事。 后来被他一手提拔,官拜正二品。 这样的升迁速度,简直像是坐上火箭。 工部尚书看到陛下没有雷霆震怒,稍微定了定神,解释道: “上阴学宫立于大楚境内,是为圣人城,往来皆是世家子弟,大族门阀。” “每年的确培养众多良才美玉,国之栋梁。” “甚至连大周、大虞都常有官宦门第的嫡子、庶子,跑去求学,莫不以成为上阴学子为骄傲。” 这一番话好似地图炮,让许多出身世家门阀的朝中大员都低下头,以袖掩面。 没办法,上阴学宫是天下士子梦寐以求的圣地。 连左相、闻太傅这样的肱股之臣,都曾是其中的一名学子,更何况其他人。 “宋爱卿继续说。” 赵穆饶有兴致,把玩着手中金盏。 “陛下,微臣并非觉得再立学宫有不妥之处。” “事实上,我大周确实应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传道受业解惑之所!” “但要有良师,要有声势,更要有够分量的学问,否则空有学堂百座、空有圣贤典籍,怎么也比不过大楚的圣人城!” 名为宋义的工部尚书诚恳说道。 他知道陛下对教育极为重视。 甚至将其定为国策。 否则。 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开科举,建学堂,编写启蒙童书。 但,要是没有合适的条件。 那座立起的学宫,只会成为笑柄。 “宋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左相,你怎么看?” 赵穆收回视线,转而望向另一边。 虽然说,他并不怎么瞧得上左端云的帝王之学。 但对于文圣门徒所总结出来的那一套见解,法、术、势三者合一,颇为几分认同。 一朝之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