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章 踏青诗会(二) (第2/2页)
所以,才有了投行卷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在这个时代,想完全任用寒门子弟,而取代门阀、权贵是不可能的。 一来条件不允许,二来门阀权贵对朝廷的影响太大了。如果只任用寒门子弟替代门阀权贵子弟,李家王朝有可能要步隋朝的后尘了! 所以李世民对权贵推荐的人,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犯法,任由他们走后门、拉关系。 下午未时,是交上自己诗作的时候。各个才子纷纷向着收集处走去,送出自己的佳作。 一时间,芙蓉园入口处人头攒动,被看上诗作的人,激动的四处宣扬,没被看上的则垂头叹息。 在诗作收集处,于志宁、虞世南、房玄龄等十八学士赫然在列。长孙无忌、李靖、李道宗等武将也来凑热闹。 就连程咬金、尉迟恭这样的大老粗,也附庸风雅了一回。只是他们在朝中的名声大家都知道,去他们那投诗的人几乎没有。 程咬金见没自己什么事,半个时辰后,便跑到芳林苑找皇帝下棋了。尉迟恭也是无聊透顶,见程咬金跑了,他也跟着跑了。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八学士和武将那里则人满为患,个个前拥后挤的,恨不得早点挤进去,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到权贵面前。 申时很快就到了。 虞世南、于志宁、房玄龄等十八学士,捧着各自收集的优秀作品,呈在李世民面前,有厚厚的一摞,足有百张。 李世民一张一张的看了下去,时而点头称赞,时而表情严肃,捋须思考。 当看了十数张后,李世民拿起一张饶有兴趣的念了出来:“三月春意抚绿柳,芙蓉园里遇佳人。曲江池畔凰求凤,无奈却成梦中人。博陵崔安” 李世民看向虞世南:“这首诗作虽然应景,但水平一般,为何能入得了你虞大学士的法眼?” 虞世南赶紧解释:“启奏陛下,此诗作水平中上,但其名气不亚于之前专言的那两首诗。” “哦,哪两首?说来给朕听听。” 虞世南捋着长须,狐疑的看李世民:“难道陛下没有听说过这两首诗?” “如果朕听说过,还用问你吗?别磨磨蹭蹭的,赶紧说!” “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三月春风似剪刀。”虞世南念完杨义这首诗的后,微微顿了一顿。 李世民的眼里古井无波,一直盯着虞:“还有一首呢?”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虞世南念完这两首诗之后,依然低眉顺目沉思,不再出声。 “好诗!好文采!” “这是哪位贤才呀……” “老虞啊,你就别卖关子了……” 在场的人一听虞世南念完,立马暴出一片称赞之声,好评如潮。不过,他们并不相信虞世南不识得此人。 李世民依然还在看着虞世南,笑盈盈的问道:“这两首诗实乃上上之作,作诗之人虞爱卿可知道何人?” 虞世南老脸一红,向李世民低头作揖:“臣…不知!” “你不知道他是谁,为何知道他这两首诗作的?” 虞世南一指房玄龄等其他人:“不仅臣知道,他们也知道,几乎整个芙蓉园都知道了!” 房玄龄、长孙无忌、王珪等人用力的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这个事情。 “哈哈……其实朕也知道,朕当时就在旁边看着,其实还有另外一首,你们不知道的。” 众人满脸黑线,心里对李世民腹诽不已:尼玛,你自己知道是谁,还来问我们。你这是玩我们呢? 房玄龄这时候上前一步,对李世民躬身行礼:“臣等愿闻其详!请陛下金口御读。” 李世民很满意房玄龄的上道行为,眯着眼睛轻轻的吟诵:“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大业一支柳,贞观三年春!” 众人一听,眼睛都瞪得老大,纷纷看向李世民,意思是这首诗是谁做的? 李世民得意非常,用眼角斜了一旁侍立的杨义一眼。 众人也跟随李世民的眼睛,转向杨义那边。当看到杨义和他身边的那个白衣女子时,众人懵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那两人吗?怎会是这小子? 杨义一直侍立在李世民不远处,当听到李世民念崔安那首诗修改过的诗时,他先是一愣,然后又觉得不对。 这个崔安还是有些文采,可能是看到王艳身边的自己时,心里一激动,将那诗没经斟酌的后一半便脱口而出。 但令他更担心的是,李世民会将自己暴露给这些大臣。那样的话,自己以后就没有安生的日子了。 果然,李世民很没有道德的将他出卖了。当众位大臣看过来时,杨义心里一阵心虚,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有多少分量,自己当然知道。 刚才的那三首诗,已是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芙蓉园或是春天的诗句了。如再让他弄一首出来,是绝对作不了了。 众文臣武将,看向杨义的眼神是那么的炽热,都想将杨义这小子招婿。家里有女儿的人家就是这么想的,只是他们还弄不清楚,他身边那蒙面小娘是何来历。 杨义见那么多人盯着自己看,浑身都不自在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别让我作诗,我才高中毕业,知道的诗句很少,抄不出来…… 可是,有句俗语叫做:你怕什么,他就来什么! 果然,虞世南笑盈盈的问杨义:“杨小郎君请了,能否再做一首诗让老夫听听?” 杨义气得直咬牙,双眼一翻,不理会虞世南。 他握住王艳的手,举起后向李世民晃了晃:“陛下可曾记得咱们的约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