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1、留书 (第2/2页)
学浅,随君月余,只知鼓捣唇舌,寸功未立,却得主公大恩,是夫常怀心中不由自怨。 此前江东一行,本欲为主公招揽贤才,只是在下cao之过急,用心恶毒在先,不但损耗钱粮、连累无辜将士送命,又害死陆伯言,心中有愧疚。 又恐伤主公贤明,密言子龙勿要告知,乃欺君在后,是故近日久久难安……” “如若按照此前玄所推测,此后主公必定三分天下,介时公虽割据,不认曹cao。 可天子依然尚在,若无君王诏令,不受朝廷诏命,不免为世人所耻笑,言我汉室宗亲,于反贼无异也!” “臣此行有二,一则为天下苍生为念,劝谏曹cao退兵,可避免兵戈,使无数将士为鱼虾果腹。 虽然臣知事难成效,然也想试探一二,若成则皆大欢喜。 若不成,主公依旧按照此前所议即可。” “其二,便是主公他日北伐,臣唯恐名不正言不顺,是故北上许都,谒见天家,让陛下认主公为皇叔,取得讨贼檄文,让我军名正言顺。” “玄不知此行结果如何,也不知能否安然返回荆州,或死于乌林,或死于许都。 倘若身死,则算是玄偿还主公一命,还请主公勿以此为念,当以江山社稷为重。 荆州沃土,日后纵使主公前往益州,也断不可顾此失彼,将荆州遗失。 夫大志者,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翌日主公面临抉择,当细思臣今日之言,勿要怒而兴兵,临兵家大忌……” “伏惟主公文成武德,胸怀宇宙他日攘除jianian邪,匡复汉室,再造炎汉,兴吾刘氏…… 主公素怀大志,勿让一二之事,使得阉宦子嗣,窃取皇汉神器……” “臣虽走,留有锦囊两副,曹cao败退之际,主公可拆第一副锦囊。 当周瑜欲攻江陵之时,主公可拆第二副锦囊。” 刘备看着手上书信愣住了,他没想到刘玄会因为名正言顺的问题,跑到许都去。 要知道现在是汉末,还谈什么狗屁名正言顺 各地主公举荐某个官员,都只不过装模作样,谁还把皇帝当回事 像历史上刘备表孙权车骑将军、徐州牧,刘璋表刘备大司马、司隶校尉这种事,百分之百不可能上奏天听。 因为送到京城,曹cao也不会同意。 这种手段已经在这个时代,成为大家共同的潜规则了。 早已不是十几年前,天子东归还有人上表,刘协还有那么一两分汉室威严。 现在? 曹cao的威严,早已经在当初衣带诏之时,凌驾天子之上。 要不是曹cao理智尚存,还需要这个橡皮印章。 跟董卓一样,夜宿龙庭,yin秽宫嫔,根本不是什么困难之事。 可刘玄却偏偏还要拿这个,在别人手上的傀儡当一回事,这不由让刘备想起,此前诸葛亮的一番话。 “我窃以为此人心中,想要的是遵从汉制的主公,而非乱臣贼子!” 从此前三请,到现在不顾危险,远赴许都,只为求一卷可要可不要的讨贼檄文,可能在别人眼里,这就是顽固不化。 但在用在刘备、刘玄身上,却是恰如其份。 他们是汉室宗亲,如果带头不尊汉朝制度,那还谈什么尊皇讨jianian 事实上,你也不过是反贼而已,比曹贼好不到哪去。 可如果有了诏书,那就对不起了,我是奉天子之诏,尊皇讨贼。 你再下令说这诏书假的 那我就说皇帝被你控制了。 完全可以打脸,表明自己正统性。 “先生助我多矣!日后凡无证有疑先生者,死!” 刘备长叹一声之后,直接对着关羽、张飞二人说道。 这二人没看到刘玄的信,刘备一席话,让他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见刘备这种态度,一时间又不知道如何问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