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鱼排湾投产 (第2/2页)
不过鱼排湾的鱼排统一管理,管理的工人住在岸上,生活质量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 “每个鱼排口下的渔网周长90米,放养的空间比传统的更大...” 听着李佳佳的介绍,张禾问道:“投放了那些鱼苗?” “主要是珍珠斑、金鲳鱼、金枪鱼、黑金鼓鳗、泥猛鱼,过两天会投放一些生长期更短的经济鱼类。” 听着介绍,快艇也走到澳口,李鸣指着远处的影子问道: “对面是海岛吗?” 李七看了一会,惋惜道:“南荷岛,现在没人了!” 张禾好奇的问:“没有水源才没人的?” 李七开船调头,耳边风声呼叫,李佳奇大声的说:“出过海难,加上化学船泄露,就没人了。” 李鸣和张禾没多想,继续听着李七父女的介绍。 鱼排要产出,起码要到农历年底,每天消耗的饵料一点都不能少,鸣禾公司还要继续投入。 不过要是能熬过下半年的台风,等到年底收成,鸣禾公司就发了,每个鱼排保底能赚50万,用自己的渠道卖出,利润更高。 一年就赚上千万,利润高到可怕。 不过海上养殖风险极大,每次台风都是催命符,大部分鱼排赚三年,一次台风回解放前。 这玩意真的是看老天爷吃饭,也就李鸣和张禾两个年轻人,才敢贸贸然涉足海上养殖业。 李鸣不怕,鱼排是为了雾岛海鲜提供掩护,亏几百万,一个月就能回本。 张禾更不怕,就是亏三年,只要一年就能连本带利赚回来,建好整条产业链,赚大钱的机会多了去。 再说了,有完整的生产链条,到时忽悠投资人更方便,现在亏的都是小钱。 没错,张禾已经考虑吸引外资,奔着上市的理想去了。 李鸣不知道他心变野了,不然非得让他洗洗海水,清醒一下脑子,还真敢想。 两人还要找厂房,就没留下吃饭,不过也约好了晚上在果园吃饭,李七还没来过果园呢! 上次订婚,李七没康复,李佳佳找借口没来,李佳奇见堂姐不去,更不敢去。 中转站,李鸣计划设在JD区,靠近高速口的开发区,同时也要靠近跨海大桥,以求最高效的运转海鲜。 没设在鸡东岛,除了区位不够好,也有更深的考虑。 虽然现在和李七为首的地头蛇合作很好,可总不能什么都放人家地头上,做事总要留一手。 从长远看,鸣禾公司的收购计划,也不局限于鸡东岛,总有一天会南扩,那时加工厂设在大陆,更有优势。 下了高架桥,沿着环城快速道往高速去,两边都是厂房,不时能看到刀具加工厂,不愧是刀具之都。 李鸣早就联系江涛找厂房,不过姨父在阳城照顾住院的钱英,没空回家,就介绍了个中介。 阿姨钱英住院手术时,李鸣在手术室外守了一个下午。之后一直忙,都是拜托程子琦买水果去探望。 两人很快找到中介小张,他是专门做厂房中介的,介绍了四五个合适的地方。 一圈走下来,两人选了一家海鲜加工厂作为站点,露天作业区500平,厂房两个,一共800平,还配备有分拣线两条,冷库也有100平方。 配备有水池4个,一共200平,有抽水管道连接到海边养殖场,随时能抽水暂养海鲜。 不用改造,也不用添加多少设备,就能走入使用,简直完美。 小张通知房东到场,张禾发挥自己的能力,侃昏房东,双方很快签下一年合同,月租金共35万。 付给小张月租金10%当作中介费,将房东和中介送走,厂房接下来一年就是鸣禾公司的了。 看着空阔的场地,张禾不由意气风发,没得瑟多久,钱月打来电话,催回家吃饭。 厂房等梁芹下午来处理,清洁等等琐碎工作,就有她找人完成。 两位老板拍拍手,回家吃饭,过两天中转站就能启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