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茶醉春风 (第2/2页)
成为整个四川最大的茶坊之一。 田亮的田氏茶坊就是被他通过种种手段弄得快要破产了。 现在赵家庄作坊竟然要把田氏作坊扶持起来,不是向他熊氏茶坊眼里塞进沙子吗? 熊氏茶坊的总部其实是在昌州,也就是大足。 昌元县部分就是王文赋的负责。 他是熊氏茶坊昌元县作坊的掌柜。 赵平扶持田氏茶坊,这简直就是在挖他心头之rou。 不久,昌元县及昌州流传一种传说,说赵家庄在制作一种邪茶。 这个邪茶非常邪恶,要把茶从琴棋书画酒茶剔除。 茶文化从此绝矣! 因为赵家庄的诗充满的铜臭。 赵家庄的茶叶也充满铜臭。 不但如此在名声大力抹黑赵平。 而且王文赋还有后招。 因为县丞刘昂及县尉税宁还有学堂教授王海都是他们的人。 更何况刘昂掌控昌元县衙门。 昌元县属于昌州管辖。 昌州属于潼南府路管辖。 提举常平司已经派出官员来昌元县。 他们来不是好事。 而是检查水利款项挪用。 挪用是谁,是当今知县辛志才。 而辛志才是支持赵平的。 而且这个官员非常正直。 他是一个认真的人。 不达目的不罢休。 形势对赵平一方非常不利。 田亮垂头丧气。 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一条出路。 然而没有想到,新茶叶还没有出世。 对方已对通过种种手段把自己的茶定义为邪茶。 邪茶,其名必然与邪恶相关。 让人感觉恶心。 他这个还没有出世的“儿子”就被对方弄死了。 赵平听到田亮的眼浅汪汪的倾述之后,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对方不但有经济实力,而且也知道自己的新茶的弱点。 那就是新茶没有名气,工艺的饮用法子确实与传统不一样。 从传统角度而言,对方说自己是邪茶也没有错。 自己就是要让天下人接受新茶。 正如散文取代骈文一样。 自己是就是要做敢为天下先的人。 几天之后,昌元县与昌州也流传一个消息。 赵家庄要举办茶与诗品茶比赛。 而且彩头非常丰富。 一等奖,花仙子十个。 二等奖,花仙子皂十个。 三等奖,仙皂十个。 物质其次,关键是诗是出版,而且是让天下人知道。 赵平把文人的心里全部抓住了。 不但给你财,而且还给你名。 这个名气太大了,是让天下人知道。 天下人知道,这个太让人心动了。 一些人不禁思考,赵家庄是如何让天下人知道。 这个怕有些难度吧。 不过,赵家庄的制作的物事已经是天下出名了。 大宋、大理、胡人都知道赵家庄的物事好用。 都是供不应求。 赵家庄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名声开玩笑吧。 十天之后,茶商、文人聚集昌元县。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比赛邀请了昌元县权威人士。 当然衙门的知县辛志才、县丞刘昂、县尉税宁以及学堂教授袁涛、学正钱绍、学录等人。 还有一位在四川有名的品茶大师--南天。 南天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爱好就是品茶。 当然,他也是一位精通琴棋书画的大师。 他还是严羽的第十代弟子,有小茶圣之称。 这些都是文人中的文人。 他们都是有品秩的官人,不会为铜臭就左右。 辛志才一边忐忑不安当评委,一边打量南天。 因为他就是提举常平司派来检查的。 当然是检查挪用水利款项。 熊氏茶坊为了保证茶叶名声,特此邀请了昌州最有名的煮茶大师-刘一手。 刘一手不但是煮茶大师,更是品尝专家。 刘一手不愧为点茶,众人只看见他熟练地cao作。 其一、烤茶,将团饼茶烤软; 其二、碾茶,将烤软或蒸青好的团饼茶,用研磨磨成茶末粉,遇坚硬时可用曲柄小锯; 其三、筛末,用茶罗细细筛取茶末粉,装入茶盒内贮存,用毛刷整理多余的末粉; 其四、煮水,将釜置于炉上,加水煮沸,装入汤瓶;或汤瓶直接放于炉上煮水; 其五、点茶,用茶勺取茶末,放入茶盏,用汤瓶注入少量沸水; 其六、调膏,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水要喷泻而入,不能断断续续,水呈适中; 其七、击拂,用茶筅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如此不断地运筅、击拂、泛花,使茶汤面上浮起一层白色浪花,众人称为“战雪涛”; 其八,分茶,手提执壶,使沸水由上而下,直接将沸水注入盛有茶末的茶盏内,竟然形成两只仙鹤。 其九、品茗,将茶盏置于盏托上,奉客,请评委品鉴。 各位评委先看看他的行云如流水的cao作,还有击拂的茶形,这个确实已经达到分茶最高境界,个个在纸上标注“甲”。 接着他们把眼睛闭上,然后细细品尝。 最后,个个评委还是在纸上写上“甲”。 刘一手终于松了口气,这次他超水平发挥,无论外形还是口感都是甲。 这是人生的顶峰。 他以后有可能再也不能达到这个高度了。 熊胖子与王文赋也松了口气,他们的茶叶已经达到双甲。 这是别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熊胖子、王文赋、刘一手不禁向赵地、田亮他们看去。 熊胖子更加放心,他们没有请煮茶大师。 也没有分茶工具。 而且也只有两人。 众位评委也一起向赵地他们看去。 袁学正不禁眉头一皱,难道他们要放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