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4、四管齐下  (第1/1页)
    接下来罗太岁和公孙武达讲述的正是“监牧制”。    所谓监牧制,就是选一适宜的牧马地,设监牧进行管理。    牧监分上中下三等。    凡马五千匹以上为上监,三千匹以上为中监,三千匹以下为下监。    牧马一百二十匹为一群。每群设长一人,十五群为一尉,由牧尉管理。    牧监设监一人,副监、丞各一到两人,另有主簿、直司、团官、牧尉、排马、牧长等官吏。    牧尉每年考核一次,有功的可以晋升。    另外再根据马的粗细良劣,分为左右监,细马在左监,粗马在右监,以数字编号并登记造册。    凡征战所需马匹,先调发强壮的,不足时再取其次。    当然,其他牛羊之类也可以一并进行管理。    总之,罗太岁如此这般说了一大堆。    公孙武达听得频频点头。    其实这监牧制不难理解,但问题是好的牧马地并非只有甘州。    原州也有,而且离京师更近。    公孙武达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罗太岁点头表示理解。    目前大唐的最大敌人还是东、西突厥,加上梁师都,原州的地理前面位置就很重要的。    但罗太岁的目光更加长远。    要知道等到东、西突厥覆灭之后,吐蕃兴起,与大唐展开了两百多年的大国争锋。    届时甘州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将军莫急,何不再听我说说甘州的农田水利?”罗太岁不慌不忙的道。    公孙武达笑道:“愿闻其详。”    “敢问将军,甘州岁入粮食多少?”罗太岁先问。    “三十万石。”公孙武达道。    一年二十万石,对于中部很多州县来说,的确不值一提。    关于这点公孙武达也很无奈。    甘州虽然很适宜种植粮食,可问题是人力寡乏,很多土地都没有得到开垦。    “这二十万石包括屯田的收入吗?”罗太岁再问。    “自然是包括在内。”公孙武达又叹了口气。    “将军不必忧心。”罗太岁胸有成竹的道:“我有三策,可使甘州粮草充沛,西可供瓜、肃一线,南可援鄯、廓数州之用,河西之命皆系于甘州矣。”    “还请速速道来!”公孙武达一听“河西之命皆系于甘州”,顿时来精神了。    若果真如此,也不枉当今天子信任他,将他安排到河西主持大局。    他公孙武达也算报了君恩。    “其一,将军可奏报朝廷,增加甘州的兵力用作军屯,尽可能的开垦荒地,如此一年的粮食收入增加到三十万石,并不困难。”    罗太岁从容不迫的道:“这笔账,朝廷算得清。”    “唔……”    公孙武达缓缓点头。    作为玄武门的功臣之一,他深得当今天子的信任。    若于整个河西之地有利,他完全可以一纸奏报送至京师,由天子定夺。    “其二……”罗太岁竖起第二根指头,“推行和籴政策。”    “和籴?”    公孙武达一愣。    所谓和籴,是对粮食进行国家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官买制度。    在丰收的年份或者粮食盛产地区,政府以现钱或以物易物等支付方式收购粮食,来避免粮食歉收的时候出现饥荒。    这个办法从汉武帝时开始实施,后面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行这个办法。    可是……    这和提升甘州的粮食产量又有何关系?    罗太岁道:“自古以来,民间盛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但是甘州因为条件所限,没有植棉优势,手工业也相对落后。    人们想要获得布帛,当如何?”    “当然是买啊。”公孙武达一听笑了。    我甘州是丝路必经之地,还用得着担心买不到丝绸布帛?    “那钱从何来?”罗太岁笑问。    公孙武达又是一愣。    百姓粮食富裕,但收入甚微。    罗太岁很满意他的反应,再问道:“若将军用丝绸布帛去购买百姓的粮食,又如何?”    公孙武达顿时眼睛一亮。    “当然,这只是一个思路。”罗太岁晃晃脑袋,接着道:“百姓需要什么,将军就给他们什么。钱也好,布帛也好,其他任何东西都好,而百姓只需付出一定数量的粮食。    如此一来,百姓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耕种粮食上面,粮食产量何愁不高?”    “好!好!”    公孙武达拊掌叫好。    商人可不会千里迢迢跑来甘州收购粮食,和籴,他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那第三点呢?”    见识到三策中的两策,公孙武达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第三策到底是什么。    这时只听得罗太岁问道:“方才去试曲辕犁的人还未回报么?”    “呃……”    公孙武达差点就把这事给忘了。    说来也巧,这时试耕的人来报,新犁具耕地效果出奇之好,和常用的长辕犁和直辕犁想比,不进省事,而且省时,效率提升三倍有多!    三倍!!    公孙武达头皮发麻。    这哪是农具?    这根本就是神器啊!    “这就是我要说的其三了。”    罗太岁咧嘴笑道:“将军可还满意?”    曲辕犁提升了耕种效率,意味着付出同样多的人力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用于种植粮食……    “满意!当然满意!”    公孙武达如获至宝,两眼放光的看着罗太岁道:“这个……曲辕犁,对,这曲辕犁是要送给我的,没错吧?”    “小小心意,不足挂齿。”    罗太岁表现出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稳定心态。    公孙武达也不客气,立即安排人拿去研究,并要求批量制作,用于农耕。    “将军,甘州有粮有草又有兵,再加上绝佳的牧马地,只要奏请发展马政,当今天子断不可能拒绝。    一旦马政得以实施,甘州的畜牧业也将随之发展。    畜牧业发展,又会带动皮革的加工和毛纺织,再加上粮食制品、木制品、麻制品、金属制品、药材……    这些手工制品完全不愁销路,因为甘州地处思路要冲,只会令甘州的商业越来越繁荣。”    罗太岁微微笑道:“如此军、农、工、商并重,相辅相成,甘州强盛,指日可待!”    公孙武达听得心悦诚服,起身抱拳一礼:“若果真如此,全赖尊驾之力。    公孙某人代甘州百姓,先行谢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