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轮回学院_第一千七十三章 知性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七十三章 知性2 (第2/5页)

大得多。

    一个真实的人,无论我们对他的感情有多深,总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我们感官的产物,也就是说,我们始终无法看透,总有一种僵化的分量是我们的感觉所抬不动的。

    遇到有什么不幸落到这人的头上,我们固然也能为之而伤心,但是我们心目中他所遭受的不幸其实不过是整个不幸概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甚至他本人也只能感受到整个概念的一部分。小说家的创举在于想到用数量相当的抽象部分,也就是说,用灵魂可以认同的东西来替换灵魂无法看透的部分。

    在友谊底这两种高贵的功效之后还有那最末的一种功效:这种功效有如石榴之多核。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朋友对于一个人底各种行为,各种需要,都有所帮助,有所参加也。

    在这一点上,若要把友谊底多种用途很显明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好的方法是计算一下,看看一个人有多少事情是不能靠自己去办理的:

    这样计算一下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得出古人所谓“朋友者另一己身也”的那句话是一句与事实相较还很不够的话;因为一个朋友比较一个人底己身用处还要大得多。

    我用写作来除掉这L烧煤引做到这L户仅扩力量,不仅仅来自纯粹的情感,也来自智识。没有一种真正深藏着的苦恼,不可以在调利性的相应书写之下得到救治。

    在少有的情况下,这也许就是文学的用处之一,而且可以假定,这种写作也不会有其他用途。

    把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称之为偶然发生的,好象有些奇怪;但我并不觉得能有何旁的说法。

    正象我们从“实在”出发,问“实在”怎样会被认识时,我们只能说,必须有一个在主观上能再造这实在的感觉;

    同样地,当我们从感觉出发而问感觉怎样会被认识时,我们也只能回答,必须有一个在客观上能再造这感觉的实在。

    但不管从那方面出发,出发时的基本事物是始终不变的。

    固然,在感觉的性质和性质的感觉之间,在“接受”和“再造”关于某一实在的认识之间,也许有人容易因文字上的玄妙而辨不清它们的区别;

    但最后我们还是得承认,真正认识的观念包含有一种“认识者与被认识者直接沟通,二元一体”的意义。

    苏格拉底答道,如果你说的这个相就像同一个日子,自身是一又是同,同时存在于许多地方,但决不会与自身分离,那么这个相也不会与其自身分离。

    所以我们可以假定任何一个相也以这样的方式同时既是一又是同。我喜欢你用这种方式使同一事物同时处于许多地方,苏格拉底。

    你就好比用一张帆去遮盖许多人,然后说这张帆作为一个整体把他们全都覆盖了。

    你认为这个比喻合理吗?也许是吧。那么覆盖在每人身上的是整张帆,还是帆的一部分覆盖在一个人身上,帆的另一个部分覆盖在另一个人身上?

    真正的关系应该是这样:有之为有并非固定之物,也非至极之物,而是有辩证法性质,要过渡到它的对方的。

    “有”的对方,直接地说来,也就是无。总结起来,“有”是第一个纯思想,无论从任何别的范畴开始。

    都只是从一个表象的东西,而非从一个思想开始:而且这种出发点就其思想内容来看,仍然只是“有”。

    用不着费好大的机智,即可以取笑“有即是无”这一命题,或可以引伸出一些不通的道理来,并误认它们为应用这命题所推出的结论,所产生的效果。

    例如反对这命题的人可以说,如果有与无无别,那末,我的房子,我的财产,我所呼吸的空气,我所居的城市、太阳、法律、精神、上帝,不管它们存在或不存在。

    都是一样的了。在上面这些例子里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有一部分人是从个人的特殊目的和某一事物对他个人的利益出发,去问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的有或无,对他有什么差别。

    经由对那种以“没有生活”做为主题的梦的分析来看,我们已能对这繁杂的问题有一点了解。在这梦中,各种一性一质的感情在显梦中却归组成两部分。

    当我用两个字把我的敌手和朋友歼灭后,仇恨以及困扰的感觉就产生了――梦中的文字是“被一些奇怪的感情所克制着”。

    另一部分则发生在梦快结束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并且认为有一种“回来的人”可以草草用意愿就能将之加以歼除。

    他认为,作为古典文化灵魂的阿波罗精神的基本特点是晴朗明晰,只承认直接显现在时空中的事物,在有限的形体中去寻求美感。

    这是因为在古典时代,人的醒觉意识里还没有所谓过去和未来的观念,有的是纯粹的现在。作为西方文化灵魂的浮士德精神,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灵魂。

    它要超越感觉,在无穷的追求中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它具有一种坚毅的意志,要征服并粉碎一切可见的阻力。显然,浮士德精神标志着西方人已经突破纯粹的现在的限制,而冲向无穷的未来。

    巴尔扎克描写了这样一群充满激情的偏执狂人,这些人用内心想象的象征意义理解世界,并确认自身存在的意义。

    巴尔扎克的唯能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激情的力学,他的信念是任何生活都会消耗同样数量的意志。

    不论生活把这种意志浪费在什么样的幻想上,不论意志是在千百次的激动中缓慢地零星耗费,还是从有节制的保持突然转到极度猛烈兴奋的状态。

    还是生命在燃烧或爆炸中化为灰烬.只是谁活得更急迫,而命活得并不短促,只是谁始终如一,而生活中的多样性并不逊色。

    真正的生命,不但是rou体的诞生,还包括一种理性的觉悟。我们每个人从一个混沌的世界来到人世间,就好比一粒种子穿越厚重的泥土,才会迎来阳光的照射和雨露的滋润。

    只有克服生命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才能朝着更高的方向提升自己。在原始走向蜕变的过程里,每个人都遭受着炼狱般的考验。

    矛盾无处不在,各种分离的力量无不成为我们不断提升的阻碍。但在挑战与克服这些阻碍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超越了自己,这就是真正生命的诞生。

    但宗教情绪同时必须谨记着:它是与精神内的“心情”打交道的,精神是足以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