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给李前程灌输一点新东西 (第2/2页)
校准工具。一个是这块半圆板。你看着半圆板是与上面测量部件是固定的。这里有一根直木条。当铅锤与连着测量部件的垂直木杆平行时,说明三脚架安放到位了。而木板上下面的直线与这横木条完全重合,也就可以测量杆水平了。”
然后他又说怎么计算两个点的高差。
李承乾对这个计算听得不是很明白,不过他还有更大的疑问:“那你测量这个有什么用?”
“我们这是是要选择修水坝的地点,是不是?”
看到他点头了。杨皓继续说:“这是大工程,为了让水坝修成后达到最大效益。修多高的水坝、能蓄多少水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开建之前就计算好。
“而水坝修得越高,就越容易溃堤。我们在修之前,计算越多,设计出来水坝效能最越好。
“修建水坝时花的每一分钱,都才能最有价值。而不至于浪费。同时修建好之后,水坝就越安全。
“要是为了多蓄水,盲目加高水坝,一旦溃坝,只会让下游百姓遭殃。又或者为了防止水坝溃坝,不敢建高,修好了水坝,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结果只能蓄一点水,建了不如不建。”
李承乾听了,不得不点头。
又听他说:“这东西,不仅可以用于设计修建水坝。还可以用于开挖水渠运河。也可以用于修路。
“在开挖运河修路时,可以找到最经济,也就是花钱最少,最容易修建的线路。
“而且可以在开工之前,就能做出比较准确的预算,也就是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李承乾一听还有这样的用途,忙说:“六郎,你说的这些,我怕记不住。你可否写下来?”
杨皓正想给他灌输一些东西,笑说:“那我回去后,写好了给你送去。”
李承乾一喜,忙说:“那晚上便写。”
因为有李承乾在,杨皓他们也只是简单测量这第一个备选地址。
而李承乾在五丰村留宿了一晚。
晚上,杨皓在写测量仪的用途和用法时,还跟李承乾说:“这东西,是先师想到的。他说,这东西用勾弦定理可以测出天下精确地形。
“只可惜,皓只记住了皮毛。先师说,这样还是很简陋的。还说算学,才是真正的道。要是精通算学,可计算天地万物。”
李承乾不信:“算学虽重要,只是能计算天地万物,是否太夸张?”
“你不信?”杨皓停下笔,说。“你可知月亮与我们多远?”
李承乾傻眼:“这如何能知?”
“可先师用那粗陋测量仪测算出,月亮与我们相距六十至八十万里之间。只可惜测量条件过于简陋,无法测出准确值。”
“六郎莫非是吹牛?”
李承乾将信将疑。
杨皓也不写了,拿来一张纸,又做了一个示意图。
“先师在分别在两年中的同一日,以日落开始,以漏计时,在同一个时间内,在相距约两百余里的一东一西两处海边,用那测量仪测量月亮角度。”
他又说:“可还记得那测量仪上的半圆板?那就是可以用来计算角度的。”
他在纸上画了一个三角形:“每年的那一天,都是下弦月。两地海面高程大体一致。先师两次,都对准下弦月一角测量。在月亮升到同一个角度时进行测量,月亮与我们大地相对位置理应相同。
“两地的测量,可得到一个角度差,利用这个角度差,便可计算月亮与我们的大致距离。只可惜测量设备更精密,先师无法算出精准数字。”
李承乾看着示意图,隐约觉得其实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还是嘴硬:“便是测量出月亮距离,又有何用?”
杨皓沉声说:“我师徒去到大秦国边境时,凌晨忽然见到天空中有流星划过。天空有一火球自西南东北坠落。而往西走了数日之后,听人议论火球。说是早晨太阳初升时见到同一火球。”
他问李承乾:“若是天圆地方,太阳升起后,应当各地各处均同时见到太阳。为何东西两地在同一时刻,却一处已经天亮,一处仍是黑夜?”
李承乾想了一会,不确定说:“可是因为高山挡住了太阳?”
“若是住在山边,便是看不见太阳,天上也会发亮。”
李承乾想了一会,终于明白他想说什么,只瞪大了眼睛:“六郎是说,大地并非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