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九章、茶楼缘起(11) (第1/1页)
简单的概括下:执有常一自我的实体,叫做我执。执诸法皆有实体,叫做法执。 若法执破尽,我执可灭;我执破尽,法执可断。 这些内容,对于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可能太无聊了;尽快随意跳过。 如果一定要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恐怕也没办法简单说得明白;大概就只能用“自以为是”这个词语来形容。 比如说,老白和李亚峰对李铁如的极大不认同,总觉得他下围棋是在浪费时间。 这是很偏颇的看法,他们自己却还一直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正确;呵呵,扣上“我执”的大帽子,挺合适的。 反过来说,李铁如也觉得,老白和王亚峰对打桥牌的目的不纯,也认为他们属于害群之马。 实话实说,这看法也是出于“成见”;也是在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同样是“我执”,或者是“法执”。 用更简单的话来说:“法执“是把外在的一切事物当真了,这就产生了分别心、爱憎心,符合自己心意时就产生贪心,与自己心意不符时就产生嗔恨。 《唯识论》云:“由执我法,二障俱生。“人们学佛就是要化除这二种执著。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我执“是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或者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者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 我们可以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我们自身是不是有这些“我执“。 我执,可以说是“无明“的同义词,如果从缘起分类,可以分为“分别我执“和“俱生我执“两种。 分别我执是指“为后天我执,依自己分别力或邪师所教而生者“。 比如我们从小在学校里,老师就教我们以学习和考试成绩来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当我们脑海里形成这样的认识的时候,就形成了“后天我执“。 佛典上说:菩萨于通达位,正发根本无分别智时断之。 俱生我执是指“为先天随生具有之我执,为我们过去世之业习“。 《三字经》开首便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们去观察很小的孩子,都可以发现他们带有前世或者累世的习气。 老人们常说“三岁看老“,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不学佛,那么一个人一生的运程其实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基本就决定了。 佛典上说:菩萨于修道位,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渐断之。 破除“我执“和“法执“的方法,只有通过戒、定、慧才能达到。 破除“我执“是佛教弟子修行的一个目标,当“我执“去除的时候,潜在的智慧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就能成为有大智慧的人。 很多人希望通过看很多书来获取智慧,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真正的智慧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从来没有注意它罢了。 我们因此可以理解佛陀证悟后讲的那句著名的话:奇妙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什么是我执、空执、法执? 我执是指执着意根,认定处处作主的意根真实,不想让“意根我“消失掉,是故有生死轮回。 破我执者是声闻与缘觉二乘人,断尽一念无明,而落于空执。 空执是说阿罗汉辟支佛亲证五蕴空,断尽一念无明,而执着此五蕴空,害怕再受生死,而趣入涅盘。 空执是断尽一念无明而起。 空执之阿罗汉辟支佛不知有真如佛性,不信有真如佛性;执着生空的缘故,不能回小而大、不修菩萨法。 阿罗汉辟支佛必须舍弃空执,才能回小向大,求觅真如佛性。 法执是八地以上菩萨或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后末断尽尘沙惑,于佛一切种智未能证得,于佛所应证过恒河沙等法未能证得,而产生法执。 法执是断尽一念无明以后之境界。 断尽一念无明之后,想要修行成佛才知有法执。破法执的人,必先破我执而后破法执,破法执者是究竟佛。 菩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都末断尽一念无明,犹有我执习气,生空末具足得,尚无空执可言。 菩萨阿罗汉或七地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证得生空具足,乃落空执。 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盘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盘。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 当我们吃美食的时候,贪恋那个“色香味“就是法执;以为能够领受色香味的五蕴,为真实自我,这就是我执。 妄想是‘分别心‘,执着是‘我执‘与‘法执‘,分为这两大类。 一是执着身是我,执着能思惟、能想像,有思想见解的是我。 即是《金刚经》上讲的“我见、我相“,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这里生的。“我执“演变就是‘烦恼障‘。 一是法执,认为所有一切诸法也是真实存在。 不知道一切诸法也是当体即空,于是就变成‘所知障‘。 “所知“是你应该知道的,本来知道的,被障碍住,就不知道了。这叫“所知障“。 众生因此两种执着就变现出六道轮回的幻象。 ‘惑、业、苦‘是轮回的因果现象。 两种障是迷惑;迷惑就造业;造业就有果报。 “苦“是果报,六道轮回就是惑业的果报。 受报时又迷惑;迷惑再造业;造业再受报,这就是轮回的现象。 从这个现象观察,我们来生会不会比这一生更好呢? 事相则是愈迷愈深,造业愈造愈重,所以后来的果报必然是愈来愈苦。 六道,住不得,太苦了!一世不如一世,这是事实。 觉悟的人,明白的人,要下定决心,在这一生中决定要超越六道轮回。 所有上面这些介绍,归根到底的意思,佛教认为,人生一切都是虚幻迷惑,基本上都是在受苦受难,而且无论怎么轮回,只能越来越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