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一代儒商孟洛川》 (第1/2页)
送走了三位老总,送走了苏冉冉,云峰回到了古街的四合院。 每天晚上,云峰都有读书的习惯。 这习惯,来自己于阿爷从小的培养。 在阿爷的培养下,云峰自小就读《论语》《朱子治家格言》。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 记载了孔子及弟子之间的,许多对话,言论。 告诉你,人怎样,才是一个人,怎样活得像人。 《论语》,全书,加起来不过,一万五千字。 孟家家族,一向重视传统地教育。 先祖和阿爷,自小就读私塾,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这一传统家族一直继承下了。 不知为何,有一段时间,《论语》成了毒草。 不但,瞧不起孔子,甚至,批叛孔子。 但阿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始终相信,这是对孔子的亵渎。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圣人,不信圣人,你相信什么? 中国还有文化自信吗? 《论语》,就是告诉你,人怎样才是一个人,怎样活的像个人。 《论语》告诉人类,人,一辈子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博学多闻的君子,而不可以做无耻地小人。 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通过孔子,展现出来的文化,这种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流入到每个人,身上的每一根血管,是无法改变的。 孔子最了不起的主张,就是“仁”,“仁者爱人”。 地球上,没有那一个民族,提倡不爱人,这是普世价值。 也是,全世界人类共同地信仰。 这普世价值,怎能是大毒草? 阿爷不信邪,还是将《论语》传授給云峰。 毕竟,这是家族四百多年的传统。 阿爷告诫云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孔子是中华文化公认的圣人。 孔子,是一个真正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论语》是圣人形象及其及其教导最生动的呈现,是中华文化最根本的圣经。 《论语》,为中国人制造了,一张完整地意义网和价值网。 阿爷告诉云峰,先祖孟洛川,就是从这《论语》里, 领悟了人类的意义之网,价值之网的。 有了意义之网和价值之网,人和动物,才有了根本地区别。 而这张价值之网,和意义之网有谁编织而成呢? 正是有孔子,老子等伟大人物来编制,他们就像人类中的“蜘蛛”。 这些伟大的“蜘蛛”告诉你:人也是动物,却不是一样的动物。 动物只是活着,人却不一样。 人,是一个寻求意义,需要意义的动物。 这是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地方。 是最根本地区别。 在浩渺的宇宙,人,只是及其渺小的存在,生命及其短暂。 这渺小和短暂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如果没有意义,人是无法活下去。 因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 孟洛川,常常把自己比做一只“蜘蛛”,“蜘蛛”不能飘荡在空中,它不能像鸟一样飞。 “蜘蛛”,需要把自己挂在网上。 那它空中没有网怎么办? 自己吐丝来织网。 “蜘蛛”的这种生存状况,和人及其想象,但不是在生活层面上,而是在寻找意义层面上。 人自己编织意义之网,价值之网,然后把自己挂在这张网上,才能在这个宇宙中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但这张价值之网,意义之网的编制,却是不容易的。 在这一点上,人类赶不上蜘蛛,因为,每一只蜘蛛都可以编织网。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 人,需要一些杰出的人物来为我们编织这张意义之网,价值之网。 比如,孔子,老子。 他们是人类杰出的“蜘蛛”。 他们为民族,编制了比较完整地意义之网和生命之网。 让我们挂在这张网上,使我们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能够心安理得快乐地活下去。 这些伟大的“蜘蛛”,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日子会很难过。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先祖,最崇拜的人,就是孔子。 在他的心目中,孔子就是圣人,圣人是最完美,最理想,最睿智的人。 云峰,读着阿爷用小篆书写的,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