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差事 (第2/2页)
,胸前的那条五爪金龙显得熠熠生辉, 蜀王高由弘应声而起,朝着皇上一拱手, “是,陛下。” 他信步走到一旁的西本战略图旁,边用手指着图上的山山水水,边对在座的诸位说道:“诸位,目前辽军已经完全控制了临洮府,将我军压制在府界以东莲花寨的位置。” “莲花寨现在可还在我们手中?” 崇正关切的问道, “皇上,目前我军还在与廖指挥使一起与辽军做激烈的争夺。” 站起身说的话的,便是接替被杀的王承光,新上任甘肃边镇总兵的汪国远,他口中所说的廖指挥使,就是大夏朝颇为有名的大胡子将军廖瑛,现任的陕西都指挥使。 “哼!” 崇正对他的说法,显然不是很满意,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震得小几案上的黄纹瓷盏都跳了两下, “争夺争夺,从我刚来你们就在争夺,夺到现在,连河州也丢了!” “末将失职,可是皇上......” 汪国远一脸憋屈的表情,还欲要辩解着什么,就被崇正皇帝挥手打断了, 坐在一旁的五军都督孙德璋颔首微偏,递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汪国远才缩了缩脑袋,不再言语。 崇正一指站在地图旁的蜀王, “王兄,你接着说吧。” “是!” 蜀王继续说道:“目前我军已经探明,辽萧太后已经从辽都上京赶到了西北军中,由元帅韩光德指挥全军近十二万余人,已经对兰州城的西北面完成列阵包围,与汪总兵和廖指挥使争夺莲花寨的,只是韩光德麾下拓跋显部的两万余人马。” 崇正一听辽军只有十二万余人,转头问向五军都督孙德璋道:“孙帅,我们此番随军将士近五十万人,数倍于敌,为什么还要退守在这兰州城里?任凭辽人肆意践踏我临洮百姓?” 已经年近古稀的老将军孙德璋起身回禀道:“皇上,战场的形式瞬息万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哪怕是最细微的节气变化,都有可能左右胜败,兵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虽然我夏朝兵多将广,但多年不经战事,而辽人本就是草原民族,弓马娴熟。再加上他们与西域诸国也是冲突不断,军中皆是百战之兵,所以不容小觑啊。” 崇正没有应声,脸上已经有些不悦之色, 他知道自己在兰州,导致下面的将军总兵们都有些畏首畏尾,恐怕有失,所以用兵不得不以谨慎为上。 但是他们不知道,崇正御驾亲征的那股子热情早已经绵延十数日的对峙磨没了了,西北苦寒,惠妃又留在了西安,所以这位老皇帝已经萌生了退意, 但是御驾亲征是他提出来了,又抹不开面儿说要临阵退缩,所以他很想打哪怕一场小胜仗,也好让自己有个台阶下,然后就躲西安或者回京去,既放开了将领们的手脚,又让朝中的御史无话可说。 “报!” 门外传来了一名小校的通禀声, 崇正朝着蜀王点了点头,蜀王会意的走至帐外问道:“何事禀报?” “四川按察使司有急函面呈圣上。” 蜀王疑惑的接过那小校双手端起,系着黄绸的奏章, 难道是四川出事了? “王兄,何事奏报?” 蜀王应声将手中的卷筒递给崇正, “皇上,是四川按察使司呈上来的。” 装着奏折的卷筒上系着的这根黄绸,说明了卷筒内公函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崇正拆开转筒,把里面的奏折打开看了看,然后皱着眉头丢给了蜀王,不耐烦道:“天天就是这些烦心的破事儿,一件件的往朕身边丢,他们自己就没有主见吗?悔之没有带李进前来,不然这些事情安排他处理就好。” 蜀王打开奏折一看,差点没把冷汗惊下来, 四川按察使弹劾四川都指挥使曾子仁欺压百姓、调戏民女、滥用私刑,弹劾成都守备将官安逸擅自调动绿营、截杀曾府家眷、重伤代理都指挥使曾子仁,这就是崇正嘴里的破事儿? “王兄,这奏折上提到的两人你可识得?” “禀陛下,臣识得,两个人都是新上任不久,想来是因为各种原因起了些纠纷,应该没有按察使说的那样严重。” 蜀王心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由于外出前线查探的缘故,高影疏的信函,他也都垒在营里没有拆看,所以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不过事情涉及安逸,他还是有心轻描淡写的略过此事。 崇正听着蜀王的话,点了点头,毕竟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儿,正盘算着怎么找机会打一场仗呢, “不过毕竟是按察使上折,也不好随意就驳了回去,对了,影疏侄女我也是很久没见了,她近来可好?” 蜀王不知道崇正怎么突然问起自己女儿了,拱手答道:“托皇上的洪福,现在成都王府中,还安好。” “那这样吧,既然事涉从三品大员,就让影疏和布政使、按察使一起,把这个案子来龙去脉审个明白,然后再报吧。” 崇正一摆手,直接将这将这三司会审的事儿打发了出去,只不过理应作为三司之一的都指挥使司换成了蜀王府。 “遵旨,臣即刻就办!” “好了,接着说西北的战况。” 崇正迫不及待的又把话题扯了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