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 京师之行 (第2/2页)
洋人在华夏土地上作威作福,在这个苦难频仍的国度上敲骨吸髓,置亿万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这点来说,杀多少都不为过。 当然,滥杀无辜、损毁设施这些于寒十分抵触。 火车踢踏踢踏地驶入京师站,于寒等人面色沉重地出了站台,接近城墙时,于寒心头一动说道:“绕点路,走崇文门进吧。” 众人又是坐船又是坐火车,关节早就快僵了,多走点路倒也乐意,于是都欣然同意。 于寒却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在崇文门外一处校场外停了下来。 校场没有围墙,仅用粗圆木围在四周,以免闲人靠近。内有不少后生或游身绕步、或推掌扬臂,一片热火朝天的练功景象; 一个年近三十、面相儒雅的汉子游走其间,偶尔指点或示范一二,动作横开直入、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看得于寒不住点头。 谭复生介绍道:“于兄,这是八卦掌程宗师所设校场,那个面相儒雅的是他的长子程海亭。” 说话间,程海亭已发现有人到来,平时也有过来看热闹的,但这几个明显没那么简单。他见状一使眼色,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神情戒备地走了过来,开口问道:“几位,这里是八卦掌程师的校场,如果没什么事,就请忙自个的去吧。” 于寒知道犯了忌,也不纠缠,点头笑道:“一时好奇,就过来瞅瞅,这就走。”转身离去。 谭复生几步跟上后说道:“程前辈一般不会亲至校场,我倒是知道他在哪里。” 于寒问道:“莫非那个店还开着?” 谭复生笑道:“于兄说笑了,程前辈自出师以来,又要练功又要授徒,哪里还有闲暇开店?倒是在近处购置了一处宅子。” 于寒一想到了门口了,干脆去拜访一下,领略一下这位传奇宗师的风采,于是说道:“还请复生兄带路。” 谭复生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地方,抬手轻叩院门。 过了很久之后,门才从里面打开,一个五十出头的老者出现在两人面前,但见此人额头与下巴宽大,嘴唇丰厚,脸上棱角分明,双目深邃明亮,手背青筋暴突、掌上布满了老茧。老者额头还有擦拭过的汗渍,显然刚才正在练功。 见是两个陌生人,老者不禁一愣。 于寒及时开口道:“可是八卦掌程前辈当面?” 老者点头道:“前辈不敢当,正是程某,两位是?” 于寒连忙拱手说道:“陕西同州人氏,于寒见过前辈。贸然登门,唐突之处,还请前辈见谅。” 谭复生见状也拱手道:“湖南浏阳人氏谭复生见过前辈。” 程宗师面色一变,看了看门外,急忙说道:“快请里面说话。” 两人刚迈进去,程宗师即刻关门,将两人让进厢房后说道:“两位胆子太大了。” 于寒诧异道:“前辈,你知道我们?肯定我们不是冒充的?” 程宗师说道:“你们两个一个比一个名声大,程某虽然孤陋寡闻,但也听说过。也许有人会冒充你们,但没人敢在京师冒充。再说,我可是看过这位的画像。 两位不在辽东好生呆着,到这京畿险地,难道就为了到程某这里串门?” 于寒说道:“前辈问到了,我就实话实说。眼下大乱将起,前辈身负绝技而又侠义无双,若洋夷胡作非为,前辈必不会袖手旁观,但洋夷火器犀利,非拳脚可挡。 俗话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于寒恳请前辈携弟子家人前往辽东,在那里同样可以收徒授艺,将我华夏国术发扬光大。” 程宗师点头道:“辽东倒是个好去处,但洋夷真能打进京师?这京师、津门、山东可有好几万新军。” 于寒叹道:“除了聂士诚的前军、董福祥的后军外,其余各部都不堪用,到时要么望风而逃,要么坐壁上观。连宫中的那几位,恐怕都得灰溜溜地跑到哪避祸去。” 程宗师点头道:“于大帅…” 于寒忙制止道:“于寒不敢当前辈如此称呼,就叫我于寒吧!” 程宗师又说道:“你占了辽东一省,和朝廷的总督差不多,就叫你于总督吧!” 于寒无意再纠结称呼问题,遂说道:“只是个名头罢了。” 程宗师点头道:“于总督,新军真像你说的那么不中用?” 于寒说道:“倒不是士兵全不中用,只是将领多不想消耗实力,手里没了兵,还有谁会认他?” 程宗师闪过一丝忿色:“这真是换汤不换药啊,甲午年不就是这样?朝廷跑了,这老百姓怎么办?” 于寒略一犹豫,随即说道:“前辈不用担忧,到时我想想办法。” 程宗师意味深长地看了于寒一眼,点头道:“既然这样,我准备准备,把手头事弄利索了就去辽东。” 于寒没想到程宗师这么果断,不由赞叹道:“前辈爽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