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0章 尔等当自生自灭 (第2/2页)
到上官赶来,这才硬着头皮追赶,但特种一连都配了马匹,被救人员也都有马车,哪里还见得着踪影? 救国军几拨人马辗转几番后在通州会合,情报处隔三差五地将周遭清军的动向发来,因此,特种一连屡次避开大队清军,遇到百人左右的则直接灭杀,轻松写意地穿过香河、宝坁、宁河,滦县,最后在乐亭以东小码头登上了几艘小船。 登船之时,两营新军共一千多人衔尾追来,特一连不得不就地阻击,一挺马克沁机枪咆哮了片刻,追兵立刻陷入了慌乱。 这时松山号轻巡及两艘中型炮舰也前来支援,松山号仅仅亮了个相,追兵立刻掉头就跑。 前者顿时有一拳打空的感觉,他们还想试试舰炮的威力呢。 特一连及目标人物乘一艘炮舰到了营口后,第二师接过了任务,几人休整一天后被“护送”上了火车。 9月23日,谭复生五人在一所院子里苦等一天,除了吃喝供应外,没任何人搭理他们。 23、24、25日,仍然如此。 在几人处于忐忑 疑惑 愤懑时,刘裴邨一家被安置在了一所小院,算不得其乐融融,但也无需担惊受怕。 章继真则与刘裴邨比邻而居,于寒先后派人探望过。 一直到了27日,被软禁的五人才见到了于寒本人。 五人之中,只有谭复生与于寒相识,他见于寒之后的第一句话竟是: “大人误我!” 于寒早料到了这一出,他眉头一挑问道:“敢问复生兄,于某误了你什么?是听议合邦?还是身首异处?想想你们的所为,与引狼入室何异?与英、美、倭合为一邦?这三国都对华夏做过什么?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指望他们提携华夏?你们是读书读傻了吧?这都不是与虎谋皮了,简直是以身饲虎! 除了引狼入室,你们还会什么?以身殉国?不是我贬低你们,你们这些人就不值得营救,当自生自灭!” 一番驳斥下来,五人皆是满脸通红,连见面打招呼都忘了。 于寒拍拍手,一个士兵抱了一撂资料进来,给每人分了一份。 “好好看看吧,看完之后,每人照题撰写一篇,要是写不出来或敷衍了事,就准备去矿山劳作吧。”于寒说完转身就走。 杨叔峤一瞅标题讶然道:“《论听议合邦》?《听议合邦》不就是咱们的主张吗?” 几人立刻来了兴趣,都翻起了手中的资料,从开始的好奇,到矛盾,再到惊悚,脸上的表情复杂至极。 几人手中的文章是于寒令各级军政人员依题撰写后,从中挑选的优秀作品,时间正是几人被晾的这几天。 文章约三千多字,但几人几乎都用了一个小时才看完,末又翻到开头复读了两遍,随后是无比的寂静。 还是林暾谷打破了沉默:“复生兄,我们真的错了吗?” 谭复生一脸凝重:“我等空有偌大的名声,见识竟不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其余几人一言不发,定定地瞅着两人。 这时两个士兵推门进来,发给每人一套纸笔。 林暾谷又问道:“复生兄,这文章…” 谭复生苦笑一声道:“总算明白了书生二字的深意。”说着伏案提笔,一边思索,一边撰写起来。 有人开了头,其余人也动作起来,只是一篇策论般的文章,又不是供状,连检讨都算不上,传出去也不丢人。 章继真、刘裴邨两人也收到了论文及任务。 三天后,七份文章收了上来,糊名评审后打出了分数,再拆封排名,以章继真的文章最佳,谭复生次之,其后依次为林暾谷、杨叔峤、刘裴邨、杨毓秀,康广仁垫了底。 不过点评文章不是目的,更不是需要他们的高见。他们肯写,就说明思想已经开始转弯了。哪个要真的冥顽不化,于寒真能将他送到矿山去。 七人接着又被塞了两本国外著作,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送书的士兵面无表情地说道:“指挥官说了,你们也学过西学,这两本书即使看过,也得再温习一遍,不必全看,但得用心看!看完了,每人写两篇读后感。” 《战争论》中涉及了战争与政治的论证关系,《国富论》则涉及了税收理论,这是于寒目前能搜集的最好著作了,可惜没找到外交方面的名作,否则就齐全了。 显而易见,这两本书针对性极强,就是给几位某方面不成熟的仁兄恶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