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 论维新;首次交锋 (第2/2页)
话又说回来,章继真仍觉得于寒与朝廷分庭抗礼的举动过于激进,国事艰辛,还是少一些动荡为妙。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十,章继真从营口出发,沿几个镇子一直到了盖州,仔仔观察了一番后,又给了于寒一些建议,算是回报于寒的点拨之恩;第三天上午乘船离开。 于寒望着化为小点的商船,叹息道“此君大才,可惜执念有点重,否则就邀请他留下了。” 送走了章继真,于寒几人刚转过身,就见随行的士兵将一行三人挡在了外面,还拉响了枪栓。 于寒一皱眉,与连兆明、江海生赶了过去。 江海生问道:“怎么回事?” 于寒一瞅被拦住的几人,清一色的老外,头颅宽短、发色浅黄、眼珠浅灰,面部棱角分明,典型的东欧人特征。 带队的军官解释道:“报几位长官,他们说有事要找几位长官,我不知道真假,所以拦住了他们。” 于寒说道:“你做得很好,下次也这么做!现在退下吧,不会有什么事。” “是!谢谢长官!” 这时为首的老外开口了:“你是救国军的指挥官?” 于寒听着生硬而傲慢的华夏语,瞅着眼前这几个人高马大的老外直皱眉。 “不错,请问几位是什么人?找我有什么事情?” “我,是俄国驻营口领事谢尔盖,这位是巴德马耶夫,他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这位,是他的助手叶夫根尼。不得不说,你的部下太无礼了。 这次来找你,是因为,有件事情要与你们合作。” 于寒忍着要吐的心思耐心听完,随口说道:“我的部下是履行职责,他们做得没错。既然要合作,先说来听听。” 谢尔盖皱了皱眉,他没想到于寒还挺护短,丝毫不给沙俄领事面子,要是清廷的官员,遇到这事还不呵斥部下? 这时被称为学者的巴德马耶夫开口道:“指挥官阁下,我国本着合作两利的精神,准备在东北境内修筑几条铁路,有一条南北线路,要从你的辖区穿过,所以提前知会一声,以免发生什么误会。” 于寒马上想了起来,这几个老毛子说的是中东铁路南线,原历史上,清廷因为甲午战败后割地赔款,沙俄乘虚而入,用借款等手段,最终取得了筑路权,此后占据路权半个世纪,老帅、少帅都曾为夺回路权与老毛子干过仗。 尽管明白对方的心思,于寒仍装着糊涂:“哦?修铁路怎么修到我的辖区了?铁路修好后归谁所有?” 这回是谢尔盖接茬:“当然归俄国所有。” 于寒一翻白眼:“那我们有什么好处?” “你们也可以使用铁路。” “免费使用?” “当然不是!”谢尔盖像看白痴一般瞅着于寒。 于寒就像没看见一般:“你们修了铁路以后,是不是经常出入我的辖区?” 谢尔盖冷哼道:“那是当然!” 这么理直气壮? 于寒诧异了一下,毫不犹豫地怼道:“那很遗憾,我的地盘我做主,筑路的事情我不答应。而且从即刻起,贵国任何人不经同意,擅入营口以东、以西都将视为间谍,严重者会执行枪决。” “哼,希望你不会后悔!”谢尔盖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巴德马耶夫见状也冷哼一声:“你真是个固执的独裁者!”说罢,带着助手叶夫根尼拂袖而去。 “走,回师部!” 于寒脸上平静无波,就算开战又如何?沙俄军队的战力虽然不清楚,但与倭军相比,士气可就差了好几条街,倭军都玩完了,还怕俄军不成?何况沙俄主力还远在瑷珲,想打过来还得面对黑、吉两省的清军。 连兆铭、江海生虽然有点担忧,但都没表现出来。见于寒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们心里也有了底。 返回二师师部后,于寒立即发了几道命令: 一,各部严查辖区的可疑分子,尤其是观察、绘制地形的,一旦发现立即抓捕; 二,情报处务必掌握吉省、黑省的俄军动向,每天至少向军参谋部汇报一次; 三,一师、三师、独立旅提高警戒等级,严防俄军从北边或海上攻击;尤其是一师与三师,这是两个最可能受到攻击的方向。 四,抓紧组建第四师,以换防凤城的第三师十一团; 五,装备部准备好一个月的战斗消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