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悠然智者 (第2/2页)
个儿子叫来,还有你们几位宰相,是想议一议变法的事儿……” 李重盛锐利的目光从侍立于殿中的诸人身上一一扫过,这些个个都是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平日里抖一抖腿,城门都要晃三晃的大人物,此刻,竟都垂手默立,鸦雀无声…… 见无人回应,李重盛面向太子李仁说道: “太子,你说说看……” 李仁忙起身说道:“变法乃国之大事,父皇为社稷苍生谋划,为天下百姓费心,力行变法之举……父皇为了变法强国,夙兴夜寐、日夜忧劳,此心天地同感……这真真是我大乾天下之幸、百姓之福啊!……儿臣当紧随父皇,鞍前马后,竭尽驽钝……” 李重盛摆手打断了李仁的话,说道: “好了,好了!这些个好话、虚话、没有用的话,就先不要说了……朕想听的是有用的话……这变法……该怎么变?……那个……元玉楼……你是太子举荐的,朕把户部交给你,这变法之事,你怎么看?” 户部尚书元玉楼急忙从班列的末尾走出,俯身跪倒,口中说道: “启奏陛下,臣以为变法牵动的是国之根本,非一朝一夕之所能成也。太宗爷亲创的租庸调法,盛行二百余年,陛下天恩圣断,威加四海,乃有我大乾七十年盛世。如今,若欲遽改为徒以人丁收税,则必先对全国之田地、户籍、人丁、官民、屯垦、外夷……逐项重新丈量,登记造册,如此则琐务繁冗,杂项纷呈……举动之巨,非但所耗人力物力无算,臣恐靡费时日,亦不在少也……” 李重盛听得眉头微蹙,说道: “那么你说说看,到底要历经多少时日,才能完成变法?” 元玉楼后背已微微出汗,不禁嗫嚅道: “臣以为……臣以为……当……” “你也不用瞎猜了,朕知道,你是觉着变法太难,还不如……不要变了……”李重盛凛然道。 元玉楼吓得匍匐于地,后背冷汗如雨…… 李重盛丢了手中的奏本,坐起了身子,一旁的高良士见状,赶紧小步跑了上来,小心翼翼地拿起御榻前的一双金线云头靴给皇帝穿上。李重盛双眼又看向宰相中站在起首的那位,说道: “顺德,你来说说看……” 一位年约七旬,身穿紫红祥云官袍,一双鹰目炯炯如电,身材高大威猛之人,缓步走上殿前,躬身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元尚书所言,亦不无道理,变法牵扯太广,如今我大乾盛世之下,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若徒兴变法,劳动民生……哪怕稍损陛下龙威圣望于万一,也是我等做臣子的百死莫辞之罪!……” 李重盛叹道:“顺德啊……你是丞相,管着尚书一省,总掌六部,百官都以你为表率,你也这般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尚书省大丞相长孙顺德拱手答道:“陛下……老臣活到这把年纪,不畏鬼神,不惧生死,就怕陛下圣心不悦……老臣说的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李重盛站起了身子,摆手道: “好啦……鬼神之事,连朕都是敬畏的……你且退下吧!” 长孙顺德退回班列后,李重盛在御榻前来回踱了几步,目光又落到站在右首第一位的皇子身上,他说道: “祉儿,你是皇长子,你来说说吧……” 从右首第一位走出来的皇子头发略显灰白,年岁已五十有三,身体肥胖臃肿,一张胖圆脸、三绺细长须,正是皇长子,敕封七珠亲王的楚王李祉。 李祉腆着个肥胖的肚子走到殿前,双手为礼,声音已然现出苍老,他道: “禀父皇……儿臣也觉得,丞相的话,不无道理……这变法自是好事,不过……儿臣以为……” 李重盛心中听得很不耐烦,当即摆手止住了李祉的话头,说道: “你也是觉得不变为好?……好了,好了,退下吧!” 李重盛略显忧虑的双眼再次投向李祉后面的诸位皇子,此时,他们却都一个个低下头,不敢与自己的父亲双目对视,只有一个人除外,那便是站在第二位的四皇子,魏王李缜。 然而,皇帝的目光却并没有在李缜的身上停留,他直接看向了下首的八皇子,晋王李祀。 这一众的皇子中,除了人在神王阁的三子李义外,李重盛不得不承认,论相貌风采,长得如此丰神俊朗、倜傥自如的,自然非李祀莫属了。 “祀儿,你可是朕的‘八贤王’啊!……朕想听你来说说……” 三十六岁的李祀,身形保养的异常之好,看上去简直如二十余岁的俊美书生一般,只是脸上多了一股富贵之气。此刻,他悠然走到殿前,躬身行礼,神色坦然道: “父皇,儿臣听闻,此前,户部佥事秋明礼,上书直陈十二条变法纲要。儿臣以为,普天之下,知人善任者莫过于父皇。父皇既已委秋明礼户部侍郎一职,儿臣愚见,不如先行委秋侍郎于全权,令他全力施行变法,若变法之举,苟能利于社稷,则天下黎民尽沐父皇天恩……若变法不利,徒耗民力,怨声四起,国帑损堕,则重治其罪,以谢万民!……” …… 李祀此言一出,侍立于殿中两侧的,无论是尚书省的大丞相长孙顺德,还是中书省的官长中书令姚山宗、门下省的官长侍中欧阳礼,以及诸位皇子、兀自站立于殿前的太子李仁和匍匐于地的元玉楼,都不觉频频点头,心中均暗道有理。 只有两个人,心情不同。 一个是魏王李缜,此刻他眼中,忧心忡忡…… 另一个便是皇帝李重盛,他心里,则是五味杂陈……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