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辞青山抱剑来_第〇章 少年将行,辞别青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〇章 少年将行,辞别青山 (第4/4页)

 澄泓扬着两缕银白的眉毛,如往常般和蔼可亲。但不同的是,除了手中常年攥着的那串念珠外,他今日还握着一方极为精美的长条状盒子。

    见面时必要的几句寒暄后,姜不韦伸手拍了拍荀川的背道:“十五年了,澄泓,这孩子今日交还给你。答应帮你照顾他十五年,如今期限已到,我和荀川,父子缘尽……”

    说完,他转头凝视着荀川,眼神中依然满是不舍。

    荀川从不知道姜不韦和澄泓间竟有这份承诺。心里忽然一紧,又有种想哭的冲动。

    澄泓点点头,对姜不韦行了个礼。

    他请二人入了座,拉着荀川到自己身边坐下,这才慢慢道:“不要怪姜庙监,十五年期限是老衲所提。如今岁月一晃而过,该到离开的时候了。”

    对这没经过自己同意的强行安排,仿若命中注定,荀川只能强撑一抹苦笑,口中发涩,无奈地点点头。

    “起初本想让你入我佛门,可你天性使然,并无佛缘。佛道是道,仙道亦是道,大道朝天,万法皆通。既无缘佛道,仙道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

    “老爹说,大师要送我去仙山修道,可有此事?”荀川眨了眨眼问道。

    澄泓摇了摇头,笑道:“佛道既讲究佛缘,仙道自然讲究仙缘。悟佛道,需有慧根。修仙道,便要有仙根。先得仙缘,再开仙根,二者兼备方入得修仙之门。”

    “老衲虽不能送你一场仙缘,但可送你去一处有缘之地,只是……这最后能不能结缘,需看你自行一搏!”

    荀川似乎明白了其中意思,点点头道:“敢问方丈大师,所言是指何处?”

    澄泓从念珠之中取下一颗,递给荀川后道:“平遥城,正阳观。入观之后,将这念珠交给观主松灵道人,便知你来历。”

    “正阳观?松灵道人?”荀川重复了一遍。

    澄泓慈祥地微笑道:“正是!正阳观坐落在纯阳仙域内的平遥城,乃纯阳宗下属八观之一,专为纯阳宗挑选新弟子而设。观主手握入宗名额,这名额便是老衲方才所言之仙缘。”

    荀川看着手中的念珠,不自觉用力握紧了一些,将地名人名记住,半晌才松了手掌,小心放进袖口中。

    见他回过神来,澄泓补充道:“还有一物,老衲保管了十五年,今日交还与你。”

    说完,他将握了半晌的盒子递给荀川。

    “交还?”

    在刚看到盒子时,荀川就曾猜测或许是给他的,只是不知里面装着的是什么。听澄泓这么一说,似乎本就是属于他的东西。

    荀川双手恭敬地接过盒子,轻轻打开一看。

    只见里面正躺着一根羽毛,吉光可鉴,其色赤如火。

    “这是——”

    将赤色羽毛从盒中取出,荀川看到羽毛根部还拴着细绳,似乎是挂在颈上所用。

    “老衲给此物取了个俗称,唤作赤羽。”

    澄泓起身双手合十,低眉行点头礼后道:“因此物非老衲所有,故不敢深入探究,只藏于盒中。说来惭愧,经年先后两次查看,皆未发现其特殊之处。唯有佩戴之时,浑身洋洋暖意,百寒不侵,凛冬三月衣不蔽体亦无半分冰冻之感。”

    荀川起身还礼道:“方丈大师可否告知此物来由?”

    澄泓目光回溯,凹陷的眼眶更深了几分,道:“十五年前的昨天,深夜时分,浮丘洲突降前所未有的第一场雪,寺中门童在河边捡到你,天寒地冻间,却见你面色红润,如沐暖阳。惊奇之下解开襁褓才发现,你脖颈上正系着这根赤羽。”

    微微一笑,眼神重回清澈,澄泓接着道:“想来,当是你父母遗留之物。见此赤羽夜泛红光,似有灵性,其气却收敛,深藏不漏,顿觉内有乾坤。担心你年纪太小,无法保存,就自作主张替你收在寺中。现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有了守护它的能力,便将赤羽交还,也许有朝一日,当你解开其中隐秘,或能找到关于生身父母的踪迹。”

    看着这枚赤羽,十五年时光交替并未留下任何痕迹。

    荀川忆起澄泓说过,世间万事皆凭一个缘字。若与生身父母缘尽,任他再如何强求也不会有结果。若缘分未尽,或还有相见之日。

    抱拳鞠了一躬,荀川露出一抹恭敬神色,道:“多谢方丈大师多年授业之恩,保管之情。”

    “你我既有缘,便都是小事,何足言谢。但此物切记贴身放好,莫要轻易与人展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外闯荡,需时刻谨记财不外露。”

    “荀川明白!多谢方丈大师教诲。”荀川点点头,将赤羽挂在了脖颈上,并塞进了最内层的衣物之中。就在赤羽碰触到rou体的一刻,陡然间,只觉得从头到脚猛地一暖,冬月的寒气便被驱除地一干二净。

    果真如老和尚所说,此物具备天生暖意,佩者百寒不侵。

    见他佩戴妥当,澄泓伸手摸了摸他的头,掌心有金光一闪而逝,口中发出如佛唱般的声音道:“这便去吧!出青山寺往东一百七十里便是平遥城。以你的腿劲,日中时分就可抵达。缘不知其所起,不知其所终,命中该见的总会再见。”

    听到最后一句话,荀川转头看了一眼已经起身的姜不韦和姜渺声,眼光闪动。

    半晌,只见他咧嘴一笑,再无半分不舍。

    “总会再见的。”

    ……

    青山寺外。

    少年荀川孑怀中抱着黑铁大剑,孑然一身踽踽独行。

    脚下步伐很慢,这是他十五年来首次离开这片青山。

    一路上频频四顾的眼眶,只为能多装下一些旧时看惯的风景。

    莫名的是,赶巧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像一场盛大的梨花雨,不合时宜又悄无声息,为这山间小道徒添几分萧索。

    才刚走出不远,回头再看时,青山寺的琉璃瓦已覆上一层银妆。视野中出现的,还有那两位不知何时站在红色寺门石阶下,浴雪目送的父子。

    “老爹,渺声……等我回来!”荀川隔着百丈远,嘴唇微张微合,声音轻地就像这片片琼芳落地。

    小镇偏僻,没有书里写的十里长亭。况乎,送君千里终须散。

    无需挥手呐喊,肩上堆砌的寸厚白雪和那盼望归期的目光,便是最好的道别。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