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回 危月燕(上) (第2/3页)
答应和灵台到宁寿宫门前,滟答应上前对守门的小太监温婉道:“劳公公通传,我是钟粹宫的滟答应,来向太后请安。”小太监道:“小主稍等,奴才进去通传。”滟答应微笑道:“有劳公公了。”小太监进屋禀道:“太后娘娘,钟粹宫的滟答应来了,说来向您请安。”太后厉声喝道:“哀家不见!让她滚!”太后咳嗽几声,小太监正要出去,被阿柔叫住:“等等!”阿柔上前安抚道:“太后,太医嘱咐了不能动气,滟答应只是来请个安,不妨让她进来?”太后叹道:“这些年,哀家失势,如今哀家这般田地,连皇上都不认哀家这个皇额娘了,有多少人要来看哀家的笑话,谁还会真心来向哀家请安?”阿柔道:“她只是一个答应,不妨让她进来?若要来闹事,奴婢再打发她出去。前几年陈太嫔和唐太嫔来闹事,奴婢就用马桶泼她们出去,她们就再也不敢来了。”她说着便笑起来:“奴婢去带她进来。”阿柔出去,推开宫门,一见到滟答应立刻行礼道:“奴婢不知答应小主来访,有失远迎。”滟答应搀起阿柔道:“姑姑快快请起,太后娘娘在吗?”阿柔道:“在,太后在,奴婢带您进去。”滟答应随阿柔进去,阿柔上前道:“太后,你说巧不巧,奴婢昨个儿说黑豆在花园爬到树上,被一个答应小主抱了下来,正巧就是钟粹宫的滟答应。”滟答应上前温婉行礼道:“臣妾参见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万福金安。”太后道:“哀家不安。”滟答应惶恐道:“太后恕罪,臣妾不知,惊扰了太后。”太后道:“你真是来请安的?”滟答应觑着太后道:“太后,臣、臣妾……”阿柔道:“太后,这滟答应是个好姑娘,她就是来请个安的。”太后语气冰冷:“既请过安了,就请回吧。”滟答应见太后让自己走,便行礼道:“臣妾告退。”阿柔道:“太后,奴婢觉得这滟答应不像是坏人,太后何必要对她疾言厉色?”太后叹道:“哀家如今这般田地,除了你,谁还会真心待哀家,都只是来瞧哀家的笑话罢了。” 滟答应走在巷子里犹自抱怨:“什么嘛,早知道太后这么难相与,我就不来了。”灵台道:“小主,今儿才是开始,一回生,二回熟,要让太后知道小主的心意,小主非但不能知难而退,还要迎难而上,感动了太后还不怕有以后吗?”滟答应道:“快打住吧,什么馊主意,我可不想再见她了。”灵台道:“万事开头难,小主不要灰心,还有机会。”滟答应道:“好吧,我明日再去请安。”灵台道:“光是请安倒也不必每天去,小主仔细观察着,看看能有什么帮衬着阿柔姑姑伺候太后,这样太后就会觉得你孝顺懂事,上位的机会也多了许多。”滟答应道:“好,那我明日就试试。”那边小宫女到承乾宫里回禀道:“方才钟粹宫的滟答应去瞧过太后娘娘。”昌贵妃狐疑:“她去做什么?”又对小宫女吩咐道:“锦江,再去留意着。”小宫女锦江应着便回了宁寿宫,游世淮上前道:“这滟答应去见太后,一定是有什么目的。”昌贵妃用剪子剪着花瓶里的花枝:“太后那样子,就算她去见了有能怎样?难道还想学本宫上位不成?”游世淮堆笑道:“区区答应怎能和贵妃娘娘相提并论?贵妃娘娘温婉贤惠,德沛后宫,受众人敬仰,也是天下淑女名媛的典范,她就是学了您的路子,那也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啊。”昌贵妃看着姹紫嫣红的牡丹道:“这花会不会有些歪了?”游世淮道:“奴才觉得这花不歪,娘娘。”昌贵妃犹自摆弄着花瓶。 过了几日便是小阿哥满月,昌贵妃在乾清宫设宴,我们一同举杯道:“臣妾恭祝皇上喜得皇孙,恭祝小阿哥满月安乐,岁岁平安!”我们一同饮下,李佳氏也举杯对我们回敬道:“臣妾多谢皇阿玛和各位娘娘,一定会悉心照顾小阿哥,婢妾敬各位一杯。”太子夹了一个糖醋里脊给李佳氏:“诗诗,你最爱吃的。”李佳氏微笑道:“婢妾谢太子爷。”魏珠击掌两声,乐师舞女们便进来歌舞助兴,皇上吩咐道:“让朕抱抱孙儿。”乳母抱着小阿哥上龙椅上,皇上见襁褓中的孩子大喜道:“这孩子生得好,将来定是人中龙凤!”李佳氏闻言,微笑道:“皇阿玛谬赞了,孩子还小,臣妾只盼他平安长大。”草妞道:“说起来,诗福晋生产那日不是还发个梦吗?”李佳氏推了一下草妞,皇上微笑道:“喔?发了什么梦?说于朕和诸位听听。”李佳氏道:“皇阿玛,怪力乱神,还是不要了吧……”太子道:“诗诗,皇阿玛想听,不妨说出来让皇阿玛听听你的梦?”李佳氏道:“回皇阿玛,臣妾生产前,曾梦见一条大蟒盘在臣妾的寝屋门上。”皇上惊异道:“蟒!?”李佳氏惊得慌忙跪下:“臣妾该死,皇阿玛恕罪啊。”昌贵妃微笑道:“诗福晋梦见蟒,那是好事啊,蟒是蛇的一种,蛇又作小龙,证明这孩子乃是龙神降世,将来必有大作为。”皇上微笑道:“好!朕的子子孙孙,都要成龙成凤!你这个梦梦得好,快起来吧。”李佳氏闻言道:“多谢皇阿玛。”便起身入座,苏麻道:“皇上,老身也想见见孩子。”皇上吩咐乳母:“嬷嬷,去给姑奶奶瞧瞧。”乳母抱孩子到苏麻那儿,苏麻瞧了也是十分欢喜,立刻吩咐绿萝取来长命锁,为小阿哥戴上:“老身手头匆忙,也没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这个长命锁不成敬意,保孩子长命百岁,还望诗福晋和小阿哥笑纳。”李佳氏起身微笑回道:“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