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章 一梦二十载3 (第1/2页)
从1983开始正文卷第九百三十章一梦二十载3一组组的介绍完毕,又拉了几个人单独访谈,包括邓洁、郭肖珍、欧阳、小旭、作曲王立平。 自家的节目,当然不会没眼力见。 聊了聊拍完戏的经历,这么多年的心境变化等等。小旭也没说自己是伊莲总裁,就说做生意。 而且她的心境变化,她自己最清楚,没必要对外人透露,比较客套。 到这里,已经录了一个白天,中午还休息了会。 眼瞅着到晚上,大家都不觉累,索性录下去。 “我们找到了20年前,央视记者刘璐去圆明园采访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张国利示意大屏幕,放了段年头久远的录像片。 这段录像,许老师在网上看过八百次,这帮人却是第一次见。开头就在圆明园遗址,学习班的成员在晨练。 “练功的这些孩子们,既不是业余体校的学生,也不是戏曲学校的学员,他们是《红楼梦》剧组的一些年轻演员……” “妈呀!” 胡则红小声道:“我还记着那天电视台来,把我们折腾坏了。” “全程摆拍,全程摆拍!”邓洁道。 “许老师那天不在。” “嗯,没拍着他。” 小旭也记得清楚,当时钗黛角色已经确定,马上要离开圆明园学习班了,电视台忽然说来拍个片子。 拍完就转到了香山的第二期学习班。 她看着大屏幕中的主持人,在问一个穿着红衬衫,单辫搭在左肩,娇娇弱弱的女孩子。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小旭。” “是哪儿来的?” “鞍山,鞍山话剧团。” 那是19岁时的自己。 还有邓洁、沈霖、胡则红、东方闻樱这些已近中年的老阿姨们,盯着大屏幕,满眼都是青春的影子。 一群姑娘在一块读书,跑步,练身段,学琴棋书画。 里面有没来的尤二姐。 有已经作古的顾问专家。 有打扮土气的张俪和小旭,小旭拿着一个俄罗斯套娃:“这个像不像你?” “呀,这个像你!” “你们跟林meimei关系怎么样啊?”记者问。 “我们俩呀,最爱打烙了。” “最爱什么?” “打烙了,又打架,又吵架。” 张俪cao着一口川普,点点点她的脸蛋。 现场的一台摄像机,直对准小旭,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和小动作。 导播忽生灵感,道:“做后期的时候,这段在底下放个小窗口,就盯她一个人。” “别人不用么?” “你说观众爱看谁?想看谁?” “行吧。” 导播这点很懂。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随着熟悉的音乐,片段播放完了。 大家都沉浸在回忆中,气氛平静又带着几分伤感。导播干脆缓了几分钟,然后才接着录。 按照流程,已经快收尾了。 “我想问问在场的,你们在剧组最难忘的一天是哪一天?”张国利道。 “就是我到圆明园报到那天,那天是84年3月31号,我17岁生日,我抱着生日蛋糕去的。” 饰演邢岫烟的李伊道,她以前叫李红红,改名了。 “我我我!” 胡则红举手要话筒,劲劲道:“我最难忘的是许老师买电饭锅那天!” “哎,对对!” “我也难忘!” “剧组之宝!” 一言既出,群声附和,张国利还介绍一下:“许老师就是现在非常著名的电影人许非,在红楼梦饰演贾芸,今天没能到场。” 胡则红接着道:“当时我们住在圆明园,吃的特不好,每天都是白菜白菜白菜。然后许老师就买个电饭锅,我记着是三角牌的。 哎哟,当天我们就吃了顿面条。” 邓洁道:“那会许老师头脑就灵活,时不时能赚点小钱,比我们都富贵。自打有了电饭锅,他就经常给我们开小灶。” “但主厨的是我,他手艺不精。”侯长荣也加入。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在筒子楼,许老师请假干什么事,然后回来。胡则红喊了一嗓子,许老师来啦!” 沈霖简直眉飞色舞,道:“好家伙,全楼人都下去了。一看他推着自行车,驮的全是好吃的。” “慢慢的这种行为多了,我们就给起了一个名词,叫下乡扶贫。”吴小东一本正经。 “哈哈哈!” 气氛欢快,还是喜欢唠家常。 七嘴八舌说了一通,张国利又问:“当时你们当中谁最调皮?” “陈小旭!” “陈小旭!” 异口同声。 小旭翻白眼。 袁枚率先道:“总是搞一些精致的游戏捉弄人。” “她最爱给人起外号,管我叫怪味豆,我就叫她白耗子!”胡则红道。 “她还给王导起外号,叫什么来着……” “寂寞的小男孩。” “对对!” 王扶林也道:“小旭嘴损,自己又很敏感,容易生气。但大家知道她是外表刻薄,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