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五章 群贤毕至 (第2/2页)
名牌,拿照相机、摄像机的也不少,楼门口有横幅: “全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研讨大会。” 进会场,正前有台子,领导席位。底下是一排排桌椅,每座贴着名签。许非找到京台地盘,李沐他们已经到了,张副台正跟一帮人寒暄。 “小许,来的正好!” “来来来,我介绍一下,这是晋省的XXX,这是张劭林导演、张季中、李新。” “你好你好,我叫许非。” 许老师跟人家握手,那手掌宽厚粗糙,自己一报名,瞬间紧了紧。 “呃……” “叫我小许就行。” “哦,呵呵,久仰久仰啊!早听说您年轻,没想到这么年轻。” 二张不是滋味,自己一个40岁,一个38岁,已算新一代电视工作者。结果人家24,上特么哪儿说理去! 会议开始之前,现场自然是交际往来。张副台有意推介,拉着许非各种晃悠,走了一圈赢得惊叹无数。 各地才俊齐聚一堂,吊车尾的就算了,有些成绩的难免互相比较。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拍的剧有没有在全国播出,被多少家电视台买过。 许非觉着自己不叫人了,脑袋顶上一串全是标签:24岁,《便衣警察》、《胡同人家1、2》,全国播出,制片人,编剧,帅…… 同时还有另一串数字不断冒出。 声望 1 声望 1 声望 1 场内热闹非凡,谈论纷纷,忽地一静,跟着又喧嚣起来。 “央视来了!” “央视来了!” 刹时间,部分人流往一个方向涌去。甭管什么年代,央视都是爸爸。 当然魔都台很傲娇,就是不过去。魔都台在58年就有了,是继央视之后第二家播送彩色节目的电视台,实力超强,还有个白玉兰奖。 二张犹犹豫豫,想搭个话,又不好意思挤,然后就见一个货跑上去。 “戴老!” “阮主任!” “任主任!” “王导,好久不见!” 许非跟王扶林拥抱,十分开心,“您最近忙什么呢?” “打算拍部农村戏,正筹备着呢。哎,你现在可是有大出息了。”王扶林欣慰。 “岂止大出息,今年春节打的我们溃不成军哩。”戴临风在旁边恰柠檬。 “这话说的,去年播《西游记》,我们不也怂了么?当然情况不同了,从今年起,您就看京台的。” “你小子甭说大话,我们压箱底的东西还没亮呢。”任大惠笑道。 “您亮出来再说……对了,这几位老师是……” “哦,这位是《蹉跎岁月》的导演,蔡晓晴。” “这位是我们老制片靳雨生,抽空过来开个会。” “这是沈好放,刚从日本学习回来,《敦煌》的副导演。” 《敦煌》改编自井上靖的,意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影片投资巨大,还兴建了与敦煌古城相仿的城池,并得到了中国方面的大力支持。 他这一打招呼,旁人面面相觑。 本身是京台的后起之秀,艺术中心的台柱子之一,跟央视一帮元老又非常交好,不得不重新估量他的价值。 约莫八点四十分,各归其位,现场安静。 九点钟,大会开始。 规格很高,广电几位领导全部出席,另有相关影视协会、评论界、媒体界的一些人。摄像机架好,噼里啪啦拍照,无形中就透着一股压力。 头两天,是各地代表发言,中间两天分组讨论,最后一天总结。 “喂喂……好,我们正式开始,先请XXX讲话。” 大领导摊开文稿,开口道: “同志们: 我代表XXX,向这次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总结过去几年全国电视剧的生产情况,毕竟是89末尾,明年就是90年,应该好好总结一下。 同时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搞好接下来的工作。 首先是数量趋于稳定,从1980年起,几乎每年都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期间发生了各电视台盲目生产,一味追求指标不顾质量的恶劣现象。 后来及时颁布了许可证制度,从1986年起,情况有所变化,逐渐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同时在电视剧的管理方面,央视和地方台在播出把关上,也有所改进。 有一部分质量比较高的电视剧,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例如《武松》、《凯旋在子夜》、《雪野》、《末代皇帝》、《胡同人家》等等。 翻拍名著方面,《西游记》、《红楼梦》的专家反应都还可以,有明显不足,期待改进。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仍要放在提高质量上,坚决杜绝粗制滥造,低级低劣的差剧。京台、齐鲁台、魔都台就做得很好,堪称榜样……” “沙沙!” “沙沙!” 全场除了讲话声和记录声一片安静,不知真记假记,反正都埋着头。 许非一瞧这领导,正是那天晚上见的,内容果然集中,全往产业上靠。大领导讲了一会,便是各代表发言,围绕电视剧创作、产业发展展开叙述。 按拼音首字母排,第一个是皖台,第二个是京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