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九章 绫罗绸缎 (第1/2页)
尽欢拎着箱子在外面转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妥当的隐秘地方,连人带箱子一起进了空间。 她得重新易个容,女扮男装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不管是从面相嗓音,还是行走坐卧,尽欢都装得无懈可击,但易容毕竟不是变性,男女身体天然的差异,就是个大bug。 解开裹胸的纱布,两只兔子刚受了极大的压迫,终于得到了解放,尽欢不由得舒服得叹了一口气。 既然乐器厂和文具厂,能从淮国旧整车拉走红木家具,就证明那些家具是能大批量出售的。 但单位性质的采购,是肯定要走介绍信等手续的,尽欢也没有手续支持啊! 总不可能用甜水村村委会的介绍信去买红木吧? 甜水村又不是钱多的没处花,村委会集体脑子进水了,才会派人专门到沪江来买红木家具。 再说甜水村要红木家具有啥用?难道买回去当柴火烧啊!运费不要钱的哇? 尽欢侧躺在窗口的美人榻上,视线刚好落在旁边高几上的一枚田黄印章,短暂思考了几秒之后,尽欢迅速行动起来。 两个小时之后,尽欢就带着一封信息红戳俱全的介绍信出了空间,空间里的羊圈里,羊儿们正欢快啃着加餐的碎萝卜。 介绍信上面的红戳,是尽欢用她那拙劣的雕刻水平,一点点刻出来的萝卜章。 尽欢自学刻印的时间并不长,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水平有限也是很正常的。 学刻章原也不是为了弄萝卜章,是她之前心血来潮,想给自己刻一枚私人印鉴。 技术一直没长进,所以私印到现在都没有开工,没想到居然先造假来了。 既然是萝卜章,尽欢也没想刻真实单位的章,杜撰一个川省下属的木器厂。 一切靠计划调配的时代,农民都会缺粮食,木器厂缺木料不也很正常的吗? 以前的老家具选材好用料足,木器厂把旧社会留下来的家具改造成新式家具,也是“破四旧”的好事儿嘛。 不过买红木家具的事情不急,等到淮国旧快下班的时候再去,那会儿营业员估计比较着急,介绍信估计才不会细看。 尽欢先找了家饭店,点了几个菜,准备好好吃一顿。 昨晚今早接连两顿都吃面食,再不吃米饭,尽欢真的受不了。 正值饭口,饭店里生意十分的好,等了大半个小时,菜终于端上了桌。 尽欢发现不管是什么年代,沪江菜的分量都不大,装饭菜的碗盘都属于精致小巧类型。 幸好尽欢点了三个菜,再加上三两米饭刚好能吃到八分饱。 红烧rou色泽红亮,浓油赤酱带着明显的甜味,很符合沪江人做红烧菜“一手酱油瓶,一手糖罐头”的特征。 清蒸的松江鲈鱼,菜色看起来非常清淡,但味道鲜得恨不得让人把舌头吞下去。 番茄炒鸡蛋,也带着一丝甜味儿,估计也是加了糖的。 大环境物资供应紧张,沪江虽没有别的城市那么窘迫,但糖还是不能敞开供应的,不然菜只会更甜。 吃完饭尽欢去了第一百货,那天去帮夏苗买手表的时候,人实在太多,都没能好好逛一逛。 虽然尽欢没有本地票,但没票有没票的逛法。 她是冲着“一百”的丝绸柜台来的,这里有瑞蚨祥的柜台。 颜色缤纷灿烂的各式绫罗绸缎,挨挨挤挤地摆在柜台里面,让尽欢这个曾经的服装从业者,觉得异常亲切。 上辈子她工作室是做旗袍和礼服的,所以工作室里,最不缺的就是丝绸等高档面料。 几十年后的丝绸花样很多,纹样也偏时尚流行化,也更适合日常穿着。 但那会的质量跟现在的丝绸,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人力等各类成本飙升,生产厂家为了压缩成本,这产品质量肯定就跟不上了。 柜台里的丝绸品类非常齐全,不光有寻常的光面或提花的绫罗绸缎,连极为珍稀的织锦缂丝也有陈列。 营业员的态度很好,热情地给尽欢介绍各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