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九三章 宿命之战 (第1/2页)
临淮关浮桥上。 “主公,这样看来这种战术单独还是无法战胜骑兵。” 李自成小心翼翼地说道。 蒙古骑兵的绕行攻击没什么用,一来李锦旁边是泥滩沼泽,二来一个营骑兵也足够保护侧翼,虽然那些骑兵至今没有出击,实际上敌军不溃败他们是不会出击的,这些骑兵真要骑兵对骑兵未必能打过蒙古骑兵,相反他们还得依靠中间的火枪手提供掩护。 同时自己用短枪向蒙古骑兵射击。 但是…… 他们是骑兵。 而且是结阵的骑兵,和步兵一样密密麻麻排列。 蒙古骑兵冲不动他们。 那些试图冲击他们的蒙古骑兵必须顶着火绳枪的六轮射,然后还得面对他们的短枪,最后就算冲到跟前也所剩无几,最多给他们的长矛增加几个战果,而且还得小心侧翼的攻击,因为那些躲在长矛方阵后面的火枪手,始终在不断向他们射击。 至于冲击长矛方阵的,那个毫无意义。 这时候甚至蒙古骑兵已经放弃长矛冲击,改成使用弓箭对射。 但主阵型的两个火枪手方阵同样恢复六轮射,蒙古骑兵的箭对长矛手的半身甲没什么杀伤力,但他们的斑鸠铳子弹打后者的链甲就跟玩一样。 这东西的确精准的杀伤距离也就三十来米。 但不是说就能打三十米。 实际上西班牙重火绳枪是最远杀伤射程超过两百米,有传说最远纪录在四百码打死了一匹马。 骑兵弓和它对射? 那才搞笑呢! 不过这种战术单独以步兵的确无法稳赢骑兵…… 瑞典人一样靠骑兵保护侧翼,古二爷改革的不只是步兵,还有瑞典的骑兵,在改革之前对上鸟毛骑兵每一次都是骑兵被击溃,然后紧接着鸟毛冲垮瑞典步兵。直到古二爷的改革后,也就是现在杨信的骑兵夹火枪方阵,瑞典骑兵才顶住了鸟毛的冲击,没有再被后者打得落荒而逃,同样冲不动骑兵的鸟毛也冲不动瑞典步兵。 但没有骑兵的倒T阵型,几乎不可能单独顶住骑兵攻击。 这一点它不如西班牙方阵。 后者那夸张的厚度和四方实心阵型,任凭什么骑兵在把他们消耗到自己崩溃前都不可能冲垮,所以罗克鲁瓦战役到最后,绝境中的一个西班牙方阵仍旧让大孔代啃的无比艰难。 而瑞典人必须有骑兵才能保证不被鸟毛冲垮。 但是…… “这个可以!” 杨信指着远处说道。 那里…… 那里是四个正在前进的营级纵队。 渡淮点又不是只有浮桥,淮河在临淮关一带是个V字,浮桥在V字的尖,两边无论上游还是下游,都是以船运输的步兵,而上游从凤阳,寿县等地征集的民兵和渡船早就已经把警卫旅运送过河,只不过火炮和骑兵还没过去。 但仅仅是四个营的步兵也足够。 四个步兵营以标准龙虾兵式营级纵队加入战场,重新划分编制的十个哨以掷弹兵哨在最前方,近百名士兵三排横队,一个个身材魁梧,肩扛着燧发枪,背着射雷枪和手雷,甚至配有格斗用的军刀。 不过射雷枪不是野战使用的。 哪怕是燧发枪,击发成功率也没法做到百分之百。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点燃的手雷在枪管里,然后没有打出去的后果,这东西只是攻坚使用的。 掷弹兵后面一个个线列步兵哨同样也是三列横队,一个哨一队依次向后排列,第五,六两个哨之间是骑马的营长及所属军官,各哨相距也就一丈多点,哨长和鼓手,旗手依然在各自横队前方,副哨长和训导官在两旁。 最后是散兵哨。 四个营级纵队就这样伴着鼓声向着蒙古骑兵的侧翼开始进军。 后者立刻分出三分之一…… 很显然他们大意了。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支没有长矛也没有板甲的步兵,甚至没有李锦部威胁大,后者的长矛很可怕,这些蒙古骑兵怕长矛甚于火枪,毕竟火枪射速有限。火绳枪实战射速几乎不会低于一分钟一轮,甚至战场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两三分钟一轮都不算夸张,靖难军的新式当然快一些,但基本上也在一分钟左右。 这个对骑兵来说真不如那些长矛的丛林可怕。 但这些没有长矛。 就在同时营级纵队正中,那些营长分别发出了变阵的命令。 一个个横队迅速调动,两两一组分别占据一边,一个营级的空心方阵转眼完成。 掷弹兵在外。 这些特意挑选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