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四七章 砸碎旧世界 (第2/2页)
区的图数,再继续分为五个都,一个都组建一个民兵旅。 然后再继续分。 都下面就是街,以临近的街道来命名,一个街一个民兵营。 然后是队。 到队一级就不再往下分了。 最终五区二十五都一百二十五街六百二十五队,但过去的军民商匠甚至乐户乃至奴籍统统取消,无论过去是什么,现在都是一个统称…… 公民! 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分。 区长兼民兵军长,都长兼民兵旅长。 这个杨信直接任命。 街长和队长自己推选,先推选出队长来,再由队长们凑在一起推选街长或者民兵营长,不过杨信会给他们派训导官,训导官配属到队。主要是教他们军事知识,救护甚至救火等基础知识,当然,还有一个杨信不公开支持但默许的,就是给他吸收那些狂信徒。 于是在原本的三十个旅…… 实际上很快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五个军五万多人,在这五个军的基础上,杨信又得到了五个民兵军。 他自己的家丁不算。 家丁们主要任务是配属到这些军和民兵军里面做骨干。 五个正规军负责守城。 五个民兵军负责城內秩序和后勤支援。 这不算多。 这时候南京城内的市民数量保守估计也得超过一百五十万,甚至很可能突破两百万,十万青壮算不了什么,尤其是现在属于围城期…… 当然,这样说有点夸张。 实际上张名振那点兵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围城,而且因为阅江楼的重炮锁江,长江航道实际上在城內的控制下,另外钟山方向有玄武湖阻隔,张名振同样围不了,五万大军如何围一座如此巨大的城市?所以刘孔昭和常延龄才毫无危险地出城,但南京各处城门在杨家家丁控制下,想出城也是得杨信允许的。 不过这种情况下,城內的确很多行业都已经停滞,就靠杨信手中的银子和存粮生活。 当民兵也是谋生手段。 而剩下的各行各业,也全部转入战争状态。 这座城市可是有数十万手工业者,而五万正规军需要的武器军服之类,包括守城消耗的弹药,这些统统交给城內工匠了。 没有原料? 刨厕所土制硝。 硫磺先用库存,以后会从外面运来,实际上这东西用不了太多,南京这样的城市都有大量储备,包括火药的储备量也很高,但就是那质量不忍直视。 做万人敌可以。 但用作枪炮弹药就差多了。 没有足够的铜铁? 拆! 去那些府邸,官衙,不够还有皇宫里面的,能拆的都拆了,就是寺庙的大钟都拆下来,然后砸碎了重新回炉冶炼制造枪炮。 没有足够的燃料? 拆! 把那些豪门贵族家的亭台楼阁都拆了,那些高档家具也拆了,楠木就不能烧木炭吗?黄花梨就不能烧木炭吗?再不够把他们家的树都砍了,实在还不够就去皇宫拆那些不重要的建筑,一切都要为守城服务!当年金军围汴梁时候,守城军都能把五国城地窖主人的花石纲拆了当砲弹,咱们去皇宫拆几座不重要的房子,太祖在天之灵会支持的。 实际上也拆不到皇宫。 毕竟外面还有那些勋贵府邸,勋贵府邸不够还有士绅的园子,他们那些坐着吟咏风月的凉亭,拆了那也是好大一堆木炭。 总之一切为守城服务。 包括那些原本制作宫廷刺绣的女工也改成做军服绣军旗,她们的技术堪称巧夺天工,所以绣出来的军旗肯定比别人更威武。包括那些乐户也有用处,组织起来每天在军中巡演,反正杨都督有一千多万现银,请那些训练了一天的士兵们看戏放松一下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那些才子佳人就不用了。 要演喜闻乐见的。 比如说什么窦娥冤之类,旧的不够就写新的。 写现实点的。 杨都督手下也不是没有文采风流的创作班子,他提出创意这些人负责写,什么白毛女之类的,这些统统要变成大明版然后搬上舞台。 那些秦淮名妓也别吟诗了。 都改成唱歌。 同样创作新的教她们唱。 可惜杨都督音乐水平差,要不然让她们唱国际歌也不错,想想秦淮佳丽们在民兵面前高唱国际歌,杨都督就感觉有一些久违的激动。不过即便如此她们也有的是可唱,什么满江红之类的,还有辛弃疾,张孝祥这些人的词,更何况民间小曲也有的是。 整个南京城,就这样迅速被打造成一台开始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用隆隆的轰鸣声,迅速掀开一个全新的时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