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三五章 回不去的主圣臣贤 (第1/2页)
“我真的毁了士绅吗?” 杨信说道。 很显然高弘图这些天在昭义市的参观还是有效果的,至少他正视这片土地上的改变了。 当然,这主要因为他是北方人。 他对于江南士绅的那种切齿之恨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一千多里的距离让他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面对这个新生事物,如果下次轮到分胶州高家的地他就不可能这样了。不过这仍旧算得上是很难得,他能够说出这些话证明他对得起胶州已经都降清的情况下,一个孤老头子在江南沦陷后,把跟着自己的小孙子托付给门客谈迁,然后绝食殉国的最后结局…… 他原本可以回老家的。 高家是胶州世家望族之首,他是高家之首,他又是清流名臣,像他这样的人只要回去肯定会受到咱大清欢迎的。 但他还是绝食了。 他对大明朝算得上是忠心的。 “难道不是?” 高弘图说道。 “华家,秦家,邹家这些无锡的顶级世家难道都没了? 的确,我分了他们的地。 可我分他们的地,本质上仍旧是在保护他们,大明的土地兼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华家一年收租四十五万石,就算一亩收一石半,这也是三十万亩地,无锡在籍的耕地总共有多少? 一百多万亩而已。 加上隐田也就两百万亩顶天了。 他一家就至少七分之一。 剩下邹家丝毫不比他家差,而那几个世家豪门没有一个少的,最终恐怕整个无锡八成的田地都在他们几家的手中,整个县一多半的人口是他们的佃户或者农奴,整个县的人都在用血汗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东汉那些覆灭在黄巾军洪流下的世家地主们会告诉我们最终结果,既然知道必然的结果,为何不提前解决? 我并没有毁了他们。 华家失去了土地,但他们还有做书商的产业,邹家失去了土地,还有棉布的生意,纵然完全靠土地的,同样也有家传的学问。 他们还能考科举。 他们有钱。 他们在官场和外地有人脉。 甚至他们还都有工商业,没有了土地他们依然是豪门,他们依然可以锦衣玉食,但却安全了。那些分了地的农民都能吃饱饭了,就算遇上饥荒也能撑住了,他们不会造反了,相反民兵可以确保这一带不会遭遇流寇土匪的袭击,这些世家豪门可以在他们的富贵荣华中安安稳稳地一直享受下去。 你看。 两全其美!” 杨信说道。 “河间侯,你这是在狡辩。” 高弘图笑着说道。 这纯粹侮辱他智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杨信居然还准备了这样一套歪理。 “时间会证明的。” 杨信说道。 其实这对于这些家伙的确不能说是坏事,对于无锡这种工商业城市的士绅来说,都可以在离开土地的情况下保持富贵荣华,相反分田后的民兵会保证这一带的安全。同样分田后的内需市场会增加这里工商业繁荣,那些士绅在工商业上的利润肯定会大幅增加,说到底他们都有遍及全国的人脉和商业网络。 土地的确失去了。 但这些不会失去,相反失去土地后他们别无选择,为了维持锦衣玉食的生活,还会专注于工商业。 当然,像过去那样在园林里面吟咏风月是没工夫了。 “但纵然河间侯有如此志向,也改变不了你逼反江南士绅的事实,因为你的所作所为,整个浙江都已经落入大同军的控制,同样苏松嘉湖杭等地事实上也在团练手中,若高某没猜错的话,张名振北伐军到达苏州之时就是他们加入大同军之时。 不仅仅是浙江,就连大明赋税支柱的这几个府,也同样会加入大同军然后停止向朝廷交税。 陛下会坐视否? 河间侯就不怕做晁错? 此刻收手还来得及,只要你肯就此停止,高某愿意做这个说客,去劝说他们接受现状,甚至高某可以去劝说许都和张名振交出浙江,以此换取陛下的赦免。 他们会接受的。 君臣重新开始,此前的种种都揭过,大明重新恢复安宁,难道这样不好吗?” 高弘图说道。 “你以为还能回到过去吗?” 杨信说道。 “为何不能?” 高弘图说道。 “我不想回答你,不过我给你一个提议,你可以先去大同军的地盘上走一趟看看,然后再回来告诉我,你自己觉得还能不能回到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